■刘振林
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坚持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方向,把提升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战略功能作为最突出的战略支点,积极投身广东改革开放“二次创业”的发展大潮,加快培育建成粤港澳大湾区东北部核心城市的功能要素。紫金作为全市距离珠三角最近的县域,在地缘、人缘、机缘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着力从六个方面与粤港澳大湾区加强对接,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紫金振兴发展新局面,努力争当河源成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的先行地,为河源实现“示范区”和“排头兵”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强化思维对接。经济发展上的差距,很大程度上源于思想观念上的落后。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相比,我们紫金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较弱。我们将全面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主动学习粤港澳大湾区开放、创新、共赢的新发展理念,大力破除坐享其成的“等靠要”思想,彻底扭转亦步亦趋的陈旧观念,坚决克服浅尝辄止的浮躁心理,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阔的思维、更加开放的姿态谋划紫金未来发展之路。同时,把勇于牺牲、无私奉献、敢为人先的老区精神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改革创新精神进行对接融合,激发新时代紫金人主动担当、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二是优化战略布局,加强规划对接。科学的规划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紫金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强规划的对接相当关键。在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作出了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市委七届五次全会上,市委在建设“两个河源”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把河源建设成为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的总目标。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部署,按照“加快打造紫金中部产城互动核心发展区,西部、南部都市经济辐射承载区,东部农旅融合生态农业示范区”的“三区”发展布局,着力在城市规划、产业布局和分工调整、重大基础设施谋划等方面紧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千方百计搭上粤港澳大湾区这列新时代广东发展的“高速列车”。
三是畅通内外通道,加强交通对接。交通基础设施是紫金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先导。未来几年,市委市政府将致力于打造与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1小时交通圈、生活圈,实现与大湾区交通的快速通达。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加快规划建设我县“西连南融”的高快速交通要道。尤其是要全力推进河惠莞高速公路建设,确保在2020年底建成通车;积极做好河紫快速公路规划前期各项工作,争取早日动工建设;大力争取河惠汕高速公路优化线路、推动河源市区至蓝塘的高速公路项目规划建设,加快构建紫金通往粤港澳大湾区及河源市区的高快速通道,助推紫金融入粤港澳大湾区2小时交通圈和经济生活圈。进一步完善县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加强与海陆丰革命老区县之间的交通连接,打造内畅外捷、服务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四是抢抓帮扶机遇,加强产业对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实现富民强县目标,产业是重要支撑。我们将抢抓粤港澳大湾区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利用地缘优势、人缘资源,更加密切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紫金商会、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并依托他们加强与粤港澳三地投资推广机构的合作,搭建多元化合作平台,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前来紫金考察投资置业。借助对口帮扶力量,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的沟通联系合作,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共建力度,把他们的资金、人才和技术引进来,与我们合作开发商贸物流、能源资源、旅游文化、生态环保等项目,构建产业共建、互利共赢的合作发展新格局。我们将重点打造好三个园区,即把紫城工业园打造成以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为为主导的工业发展主阵地,把蓝塘产业园打造成新医药、金属新材料为主导的西南部产业新城,把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成集茶叶产学研一体、农旅融合的三大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主动参与大湾区建设、服务大湾区发展,做名副其实的大湾区后花园和菜篮子基地。
五是优化营商政策,加强环境对接。近年来,紫金的发展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尤其是我们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营商环境与粤港澳大湾区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大力推进平安法治紫金建设,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更加充实。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环境对接,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推进商事制度改革,简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提升政府服务效率和水平。我们将落实税收优惠、结构性减税、普遍性降费等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实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清理废止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推动紫金营商环境与大湾区逐步趋同。我们将把基层治理与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全力打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三年攻坚战,扎实推进全面依法治县,建设更加平安、更加法治化的紫金。我们将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着重从市场准入、产业准入、政务服务、产权保护、政策支撑等方面建立健全面向大湾区的政策体系,形成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开放型市场机制和经济体制,从根源上激发紫金振兴发展活力。
六是整合文化资源,加强人文对接。我县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有着良好的人文交流合作基础。我们将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利用我县的红色文化、孙中山文化、客家传统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积极在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文化资源共建共享、文化产业合作共赢等方面与珠三角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搭建有效交流合作平台,促进紫金和粤港澳大湾区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发挥紫金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丰富人脉资源优势,以及各地商会、文化促进会、协会作用,深入实施“反哺工程”,引导和鼓励广大乡贤回乡参与精准扶贫、教育振兴、慈善公益事业等建设,助推家乡振兴发展。
历史机遇,千载难逢。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市委七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明确提出的新时代河源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路径,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工作切入点,全面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推动紫金成为河源争当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排头兵的先行地。
(作者系中共紫金县委书记)
新闻推荐
2016年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出炉 河源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全省第三
○本报讯记者刘昕2016年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结果于近日公示,2016年河源市生态文明建设年度评价绿色发展指数为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