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国学经典,做美德少年主题活动。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采集
惠城区青少年科学教育特色学校。
全国优秀家长学校。
广东省 “时事与政治教育”实验基地。
科技文化艺术周文艺汇演。
▲水口中学校刊《木棉花开》及该校论文集。本报记者陈可可 摄
▲传统文化宣传展示。
科技文化艺术周文艺汇演。
鸡年新春,央视强档播出《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引发如潮关注。在今年两会“部长通道”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探索了路子,积累了经验。有专家认为,要实现传统文化走进校园,关键是要推进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到教材体系中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汇到语文课本中,是一种常见现象,将其融汇到思想品德教材中,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并且形成相应的课题研究,则比较少见。惠城区水口中学 (以下简称“水口中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该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中的融入落到了实处,创新德育教学的同时,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题研究。
专设文化长廊,实现环境育人
春意盎然的时节,三颗绽放的木棉从墙内探出头来,摇曳生姿,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这,是当下水口中学校门外的一幅春日景象。这不禁引人思考,或许是“三生万物”的缘故,该校才特意布局了三颗木棉树。
刚进入水口中学,记者就感受到了该校浓浓的文化气息。再往里走,一条文化长廊映入眼帘,会“说话”的文化墙,诉说着传统文化的种种。第一部分是“古人论孝”、“国学经典”相关内容,《论语》、《大学》、《诗经》……在此得以展示。再往前走,是 《少年中国说》、孔融让梨等古代经典故事展示。图文并茂的形式,使得一帧又一帧的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画面,跃然墙上。
不仅如此,记者发现,在该校的校道走廊上,也展示了许多国学经典内容。就连校园宣传栏上,都有许多对于 《论语》当中经典语句的解读。“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对于这类《论语》精华,宣传栏还附译文和品鉴。同学们路过此地看上两眼,就能加深自己对于《论语》的印象。该校校长张泽孚表示,希望通过校园环境的打造,来熏陶学生,使学生有所感悟。
该校学生小林告诉记者,这种环境育人方式让人更易于接受。相比较传统的说教,这种方式生动形象,学习效果更好。
坚持“科研兴校”战略,收获累累硕果
2009年至今,水口中学区级以上立项课题39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4个,市级17个,区级14个;结题25个。三个国家级课题《现代文读写结合研究与实验》、《古诗词导读研究与实验》和《考场作文研究与实验》结题报告均获得了国家级一等奖;《思想品德学科中考备考中对时事资源的运用研究》课题研究获广东省课题成果一等奖……众多奖项的获得,见证了该校的“课题研究发展史”。
据介绍,水口中学在教育教学教研方面,重拳出击,坚持一个宗旨,抓好两个结合,做到三个重本。一是坚持“以教促研、以质立校、以研兴校”为宗旨;二是抓好课堂教学与课外延伸相结合,校内活动与校外社会实践相结合;三是重视以学生为本体,以学习为本位,以学科为本色的教学模式。教师教学方面,该校坚持“科研兴校”战略,积极参加教育教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水口中学近几年来,先后被授予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导读导写研究与实验课题研究实验基地;中国教育学会新课堂教学研究课题实验基地;广东省 “时事与政治”教育实验基地。
出版论文集,师生对传统文化认识更深刻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当中有许多精华,我们应该继承这些精华,引领、洗礼、熏陶学生做一个有道德,讲诚信的人。”张泽孚在道出学校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缘由的同时,也说明了学校“科研兴校”的成功。“学校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通过科研来实现教学提升,我校将"科研兴校"落到实处,近三年来,获评 "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有6人,在课题研究方面也有重大突破。学校老师150多人,近三年来共揽获1000多项荣誉。还有许多外校的老师来咨询我们如何进行课题研究,例如结题报告怎么写等。”谈到这里,张泽孚脸上洋溢着自豪且骄傲的笑容。
除了相关的课题研究,该校还出版了相关的论文集,来加强师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据了解,目前第六本论文集正在排版当中。
《木棉花开》是该校一本综合性校刊,一年出版四期,目前正在准备第十四期。据了解,《木棉花开》当中内容主要涉及老师教学方法、水口的风土人情、学生优秀作品展示等内容,老师的获奖优秀课题论文,也会进行选登。据介绍,之所以取名为“木棉花开”,主要是学校门前有三颗木棉树,当下木棉花开烂漫,希望学校师生也能弘扬积极向上的木棉精神,而木棉花又名英雄花,学校希望教出来的学生也能像英雄一样,名垂千古。
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效果显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自从该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来,不单单是教育教学质量得以提升,学生素养方面也发生了巨大转变。记者特采访了几名学生,由他们来谈谈接受学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后的感受。
九年级(2)班孙芊慧: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儒家学问的美,就像花瓣般撒落在我们生活的角落,静静地等待着人们去轻嗅它的芳香、感受它的内涵,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句话选自《论语·公治长》,意思是说:勤奋好学,不以比自己地位低、学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我想,这句话至理名言所蕴含的美德应该是我们当代学生乃至全社会所应具备的。
面对历史长河,我们应做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学习亦是如此。而孔子的一些言论便是难得的精髓,是古人们为后人总结出来的良方,为的是让我们在人生漫漫长路中少走些弯路,懂得人世间的相处之道与学习的捷径。这样,在我们处理某些事情的时候就能够有条不紊了,人格也因此变得高尚起来。
九年级(14)班于曼:“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刻,它让我认识到了,光学习是不够的,还得学会思考。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两者缺一不可。自学不思,那是在浪费知识;不能在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运用学过的知识,那就是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对于浩瀚的知识海洋,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达到光明的彼岸的。我们应该做到: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见解,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等候明天的挑战。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大师们成功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
七年级(4)班李金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曾经有一位圣人——— 孔子说过“言必行,行必果。”,这一句话,给我印象最为深刻。
“言必行,行必果”这一句的意思其实很简单,就是说话一定要守信用,行动一定要坚决果断。诚信,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重要方式,也是对别人的一个承诺,对别人的一种尊重。做人要讲诚信,守信用,不能言而无信。如果经常对人言而无信,以后一定会成为你事业的一块绊脚石。如果对人有过一次的不诚信后,又及时改正错误的,也可以被原谅。正如孔子说的:“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等到他改正了之后,人们都会仰望他。
在与该校学生交谈的过程中,记者深切感受到传统文化对其耳濡目染的影响。
培养学生六种“学会”能力
水口中学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用名人名句、国学传统文化精粹装饰校园,同时定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支持校园社团建设,提升活动品质和团队力量,打造特色校园文化,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据介绍,该校每年都会举行科技文化艺术周,充分发挥团委、文学社、小记者站、广播站、舞蹈队、美术社和合唱团等社团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各个学科都开展各项竞赛,如化学实验操作竞赛、生物标本制作展示、物理水顶球比赛、语文书法比赛、数学模型制作和解题比赛、手工艺小制作展示、书画展等。这些竞赛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营造了科技文化艺术的热烈氛围,培养了学生六种“学会”的能力,即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沟通、学会生活和学会做人的能力。
同时,倡导阳光体育理念促身心健康成长。据悉,该校十分重视体育和美育工作,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开发学生身心素质潜能,大力发展体育运动,通过体育课及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体能,大力推行“阳光体育”理念,积极推进大课间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以上的体育活动时间。精心组织、大力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项体育锻炼活动,以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每天放学后,宽敞的运动场上到处都是积极锻炼的师生,大家一起切磋技艺,欢声笑语,已成为该校一道常态化“风景”。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意志和毅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打造“三维四步”立体高效课堂
据了解,水口中学坚持从课堂教学入手,狠抓常规教学,构建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和探究式教学模式,积极打造“三维四步”立体高效课堂,教育教学成绩全面开花,中考成绩逐年上一个台阶。
作为寄宿生,有规律的校园生活给予了他们更充裕的学习时间,集体的学习氛围也促使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与此同时,该校老师的责任心不断增强,教学科研能力显著提升,学校的办学成绩与教学质量名列惠城区前茅。
水口中学秉承“崇学重德,超常创新”之校训;教师遵循“严谨治学、精心育人、奋发自励、求实进取”之教风;学生发扬“好学、多思、协作、拼搏、上进”之学风,狠抓常规教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上一个台阶。近年来,该校四次获“惠城区初中教育教学质量优胜奖”,连续四年获“惠城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学校”。
相关链接
学校名片
水口中学位于惠城区水口街道办事处龙和西路,地处城乡结合部,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学校创办于1958年,现有教学班45个,学生两千多人,教职工155人,占地5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校园花草树木错落有致,是惠州市的“美丽校园”和“花园式单位”,同时也是一所师资力量雄厚、教研质量高、师生向往、社会赞誉的公立初级中学,被评为第二批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广东省交通安全文明示范学校、广东省特级档案综合管理单位、惠州市一级学校、惠州市书香校园、惠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惠州市毒品预防教育示范校、惠城区森林校园、惠城区德育示范学校、惠城区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优秀学校。
多年来,该校秉承“崇学、重德、超常、创新”的校训,秉承“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和“依法治校、以质立校、科研兴校、民主理校”的办学思路,树立了“我教我研我管我负责”的育人管理模式,狠抓学校特色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打造农村学校品牌,形成了“校风好、学风浓、教风正、管理细、质量高”的办学特色。以人为本的民主科学管理体系,培养出一大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学有所长,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格健全的优秀学生。
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陈可可通讯员陈世钦
新闻推荐
举办“新二十四孝”征文弘扬传统孝文化 长青人文生态园引进“二十四孝”石材雕像供市民参观学习
长青人文生态园董事长辛振钦在讲解“新二十四孝”。近日,不少中小学生家长的朋友圈都为一则征文启事刷屏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