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新闻 惠城新闻 惠阳新闻 博罗新闻 龙门新闻 惠东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惠州 > 惠城新闻 > 正文

抱团互助社会关怀 失独者渐渐走出阴霾 失独家庭期盼为这个群体提供更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

来源:惠州日报 2017-03-18 08:35   http://www.kcqsx.com/


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已有一年多,就在人们感叹80后、90后成为“史上唯一一代独生子女”时,有一群人,他们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因为种种原因失去了自己的孩子,成为失独父母。如今这部分人逐渐步入老年,成了失独老人。据有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有100万失独家庭,且以每年7.6万的数量持续增加,这些失独老人在生活照料、心理问题等面前显得孤立无援。近日,记者跟随惠州市万家灯火公益协会走进一些失独家庭,了解他们的失子之痛,以及他们的自救之路。

A

他们的失子之痛

有关专家推算,1975~2010年出生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超过1000万会在25岁之前死亡。这意味着有2000万名父母,在中老年时期失去唯一的后代。长期煎熬“白发人送黑发人”锥心之痛的他们,是如何度过余生的呢?

案例1

儿子去世6年,妻子患肾衰竭多年,静心作画让他暂时忘掉苦痛

刘伯的儿子非常优秀,从前,两口子最喜欢在人前夸赞儿子学习用功,工作认真,为人真诚、孝顺……但自从2011年以后,儿子便成为了刘伯夫妻俩最敏感的话题。

刘伯永远记得儿子去世的那一天,当他看到从楼上坠楼而亡的儿子时,已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把儿子埋了,也把我埋了吧。”平时看上去很乐观的刘伯,只要一提到儿子便会嚎啕大哭。这些年,他曾有3次走到桥头边缘,想要纵身一跃,把痛彻心扉的伤痛甩到身后。“这一跳,我就能解脱了。”刘伯说,不过,3次冲动的念头都被现实硬生生地打消了。刘伯说,他的妻子患肾衰竭已多年,每周都要背着妻子去医院做3次透析。妻子的痛苦不比他少,他不能如此自私,抛下她不管。

刘伯喜欢画画,闲时便到售卖笔墨纸砚的店铺逛一逛,到书画展览会上看一看,偶尔他还会拿起笔墨挥毫一番。可以说,这成了他后半生仅有的精神寄托,每次静心作画,便能让他忘记很多事情。但他的妻子始终没能找到喘息的办法。饱受心理和身体双重折磨的她看起来很羸弱,不太愿意开口与人说话。6年时间,她把自己封闭起来,守着儿子留下的奖状、照片等遗物熬着难捱的后半生。

案例2

种花看老电影看似无忧,但儿子去世后从未下楼散步过

对比起刘伯夫妇俩,家住龙丰的云伯和吴姨在心态上要好一些。儿子去世的12年时间里,两人不断说服自己“开心过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记者来到云伯家时,他正看着早年的黑白老电影。阳台上,摆放着许多他亲手栽种的花草。或许是8年前的患癌经历让他把生死看淡了不少。

由于夫妇俩每月靠退休工资生活,基本的生活保障无需太过发愁。然而,失独的隐痛就是一场痼疾,时不时发作一次。云伯虽在捣腾自己小日子上自得其乐,但吴姨心知肚明,12年来,丈夫从没下楼散过步。“小区里能看到很多小孩,还能看到很多相熟邻居,知道我们事的人躲着我们;不知道的邻居,每次聚在一起不是聊儿子儿媳,就是聊孙子外孙。”吴姨说,这些年遇过不少类似的事:外出遇到可爱的孩子,孩子伸手要抱抱。然而,知情者却嫌晦气,不让她抱小孩。

在夫妇俩心里,孩子与他们无缘,在亲友邻里之间,他们像是一座孤岛。记者了解到,不少人不愿接近失独者的原因除了少数“嫌晦气”以外,主要还是害怕在接触过程中不小心提及失独者伤心的往事。

案例3

不再穿亮色衣服,一直瞒着家中长辈不敢回老家

东北人萍妈已在惠州定居了两三年,儿子葬在离这不远的深圳。每年清明和特别的节日,她和老伴何叔都会到墓园里看望儿子。十几年前,那年儿子24岁,深圳大学毕业便选择在了一线城市发展。工作没多久,在出差时一场车祸夺去了他年轻的生命。萍妈考虑到孩子喜欢那座城市便选择把他安葬在那边。在儿子墓地一旁,还有两块空墓地,那是他们俩给自己买的。

从前,萍妈很爱唠叨儿子“开车慢一些”、“要小心”、“回到家了给我电话”……说起担心,萍妈多希望还能像以前一样,一抬头就看见儿子站在她面前,对她说一句“妈,我回来了”。萍妈并不愿意再回忆起那天,那天上午还给儿子通了电话嘱咐小心开车,下午便是阴阳两隔。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她绝望,在儿子过世后,她从不穿亮色系的衣服。她的手腕上至今还留有几年前割腕的刀痕,夫妇俩甚至不敢再回东北老家。

萍妈说:“姥爷姥姥年岁大了,身体都不如从前了,让他们知道这件事恐怕是承受不住的。”为了隐瞒家中的几位长辈,萍妈和何叔已经承受了多年不回家探望父母的“不孝”骂名。

B

抚慰失独之殇

邻里关照,和同类人聊天旅游,抱团取暖

“儿子并不希望看到我这么过活,他希望我开心,那我便开心地活下去。”现在,萍妈已不会再如几年前那般无助了。两三年前,萍妈和何叔迁居惠州,在居委会登记信息时,不少邻里知晓了他们的情况。邻里之间时常走动,相互关照和帮忙,让萍妈渐渐地从绝望、麻木里走出来。

除此之外,她和何叔还加入了多个失独微信群。除了和邻居唠嗑来往,她还喜欢每天和失独者QQ群里的同类人聊聊天。据了解,目前像这样的QQ群在全国已有很多,失独者们每天在群里相互慰藉、抱团取暖,也会时不时地相约一起去旅游,也许只有这种相聚能让他们感受到安慰。

逢年过节,是萍妈和何叔最害怕的日子。自从加入了大大小小的失独者QQ群、微信群,他们也尝试起了“躲年”。每年过年,这些微信失独群里的群主便会牵头组织到一座城市旅游,而那座城市里的失独东道主们也会尽地主之谊,安排大家到当地旅游名胜游玩,或是什么都不做,就聚在一间屋子里热闹。如今,夫妇俩已到过贵州、海南、安徽等地,还结识了不少来自全国各地的同类人。

今年过年,萍妈和何叔没像往常一样到外面“躲年”,而是和邻居们一起吃年夜饭、一起跨年。大年初六后,他们还邀请了几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失独者们来惠州游玩。萍妈希望惠州的失独者们也能加入进来,一起走出阴霾。

热心公益组织帮助失独者,带他们逐渐走出阴霾

一年多以前,惠州市万家灯火公益协会会长师其南和该协会秘书长曾海波一拍即合,成立了一个以“失独家庭”为主要帮扶对象的公益社团机构。

曾海波说:“那个时候,国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不少家庭都沉浸在喜悦中,而对于失独家庭而言,这或多或少是一种精神上的刺激。”今年是该协会第二年走进失独家庭。一年多时间里,他们与失独家庭建立联系、帮扶机制,通过心理疏导,帮助这些失去孩子的父母走出心理阴影,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去年,萍妈和何叔就加入了该公益组织,成为志愿者,夫妇俩希望带动更多的失独者走出阴霾。

杨惠(化名)是一名失独妈妈,自孩子出事以来,她的生活一下子失去了重心,整日黯淡无光地度日。一年前,万家灯火公益协会了解情况后,志愿者常常上门与之谈心,鼓励她多出去走走,为其排忧解难。她的丈夫说:“现在的她变得不一样了,与一年前判若两人。”杨惠在万家灯火公益协会帮助下,一步步走出阴霾。报名学习广场舞、帮邻居带孩子,虽然伤痛没办法完全抚平,但杨惠已愿意接触外面的人和事,脸上也开始有了笑容。

“失独家庭的老人怕触景生情,多数不愿出门,不愿聊天,不愿与外人接触。我们要做的并不仅仅是给他们送去慰问品,更多的是与他们朋友相称,聆听他们的心声。”师其南说,如果失独者不愿出门,志愿者就会定期探访,循循诱导;如果他们遇到一些生活上的问题,志愿者就上门帮他们解决。

失独家庭每人每月可领扶助金800元

记者了解到,从2014年10月开始,惠州市政府出资为伤病残计生家庭和失独计生家庭购买计划生育家庭综合保险。保险责任涵盖意外伤害导致的身故及门诊和住院医疗费用的补偿,同时还包含重大疾病的保障,每份保险总保额达25.1万元。伤病残家庭将按户获得一份,失独家庭夫妇将每人获得一份。记者还从惠城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获悉,从2014年1月起,独生子女死亡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每人每月可领取800元失独家庭特别扶助金。

根据2015年修订的《惠州市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扶助办法》,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的,按每户10000元的标准一次性发放扶助金。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扶助资金,由市、县(区)财政各按50%的比例承担。

此外,2015年1月,市计划生育协会印发的《惠州市生育关怀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指出,生育关怀资金用于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在内的“五关怀”。其中一项关怀便涉及独生子女死亡、独生子女伤病残特殊状况的。按照《办法》规定,生育关怀资金采取一次性发放的方式,对于独生子女死亡的家庭,视家庭经济具体情况,发放10000元至20000元不等。失独家庭可持身份证件以及相关资料到居委会计生办申请。该项资金由慈善总会审批。

C

失独者的期望

盼社会能为失独家庭撑起救助保护伞

即便如此,失独这个群体仍然正在或将要面临巨大的医疗和养老困难。有失独者说,当他们年老体衰,不仅孤立无援,养老院都不一定能进去,他们的后半生,将于何处安放?

对此,萍妈和何叔深有感触。“有天夜里我生病了,我们老两口没有车,也没有学会用手机软件叫车,一时就慌了神,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到了医院就医,排队挂号缴费也是个问题。”萍妈说,她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专门针对失独群体发放“方便就医卡”,在定点医院实行优先挂号、优先交费、定期检查等优惠政策。

据记者了解,目前失独者呈现两种状态:一是在孤独绝望的巨大精神折磨下,渐渐失去活下去的希望;二是那些在漫长岁月里自我调整心态走出悲伤的失独者们,在面对逐渐衰老和身体每况愈下的现实中,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焦虑和恐惧。“我担心有一天我走不动了,家中养老无人照顾,那必定是要入住养老院的。但仅有的一些退休金似乎远远不够支付。还有,如果想进养老院,是需要监护人签名的,没有监护人签字怎么办。”何叔忧虑重重。

此外,也有失独者发声,希望能在现有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和医疗救助、集中供养等社会救助制度基础上,结合惠州市实际情况,完善针对失独群体的政策体系,包含信息档案建立、经济扶助、心理救助、社会救助、生养二孩、收养子女、住房、医疗、养老、工作考核等,从法规和制度上规范,保障失独群体利益。

他山之石

福建:组建专业队伍为失独者心理疏导

为帮扶失独家庭,在福建泉州,除了大幅提高扶助金标准,强化医疗救助、养老保障外,当地还利用社区、社会组织整合社会力量,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施以援手。通过吸收教育、医疗、司法系统心理学专家,组建市、县两级心理辅导专业队伍,对失独家庭进行心理干预。

泉州市建立精神关爱服务长效机制,将失独家庭分为疏导型、慰藉型、关注型三类,将无法走出失独阴影的家庭列为疏导型,联系心理咨询专家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将心理恢复平静但孤单独处的家庭列为慰藉型,社工、志愿者会定期探视,陪同聊天散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动参与社区文体娱乐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提升自我价值;对已走出失独阴影的家庭给予关注,避免打扰,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

陕西:为失独家庭开通就医绿色通道

在陕西省部分医院开设了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并设计制作了“陕西省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方便就医卡”。享受特殊家庭就医绿色通道人群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即独生子女为三级以上伤残的计划生育家庭夫妻及伤残子女;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夫妻。符合条件的持卡人可凭该卡享受优先挂号、优先就医、优先交费、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优惠政策。卡片背后标注了市级定点医院27家,方便群众知晓。

国外:“以房养老”,生存时无需还贷

对于完全失去儿女赡养的失独老人来说,经济是保障生活的根本。在美国、日本等国家推行的“反向抵押贷款”政策提供了“以房养老”这一选择,拥有房产的失独老人可以通过将房产抵押给银行或保险公司换出现金用于生活,生存时无需还贷,过世后由银行或保险公司接管房产。

失独老人不同于普通家庭的老人,没有要将房产留给子孙的顾虑。因此,国家若关于“反向抵押贷款”出台实际可行的规定,就能够为愿意选择“以房养老”的失独老人打开一道门。

本组文字 本报记者陈 澄

新闻推荐

中式别墅重现江湖引关注

“岭南院落”效果图。本报采集近日,关于碧桂园收购马安檀月轼园项目的新闻,成为了行业热点。在这其中,除了“收购”之...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抱团互助社会关怀 失独者渐渐走出阴霾 失独家庭期盼为这个群体提供更完善的社会救助体系)


 
频道推荐
  • 狂风暴雨一歇脚他们马上来清场
  • 深圳偷手机惠阳被擒获
  • 派出所有群“临时奶爸” 背后故事
  • 小牛犊掉进坑忙坏了一群人
  • 惠南科技园雄心越来越大 打造全链条孵化新模式高标准建设园区第二个国家级孵化器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