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少鸥摄
粽叶飘香、艾草插门,作为重要传统节日之一,端午期间亲朋好友免不了聚餐,在“舌尖上”感受节日的氛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文明餐桌行动逐渐在日常生活中流行起来,分餐就餐、公筷公勺已渐渐成为一种“新食尚”。
文明餐桌
即节俭用餐、安全用餐、卫生用餐和文明用餐。
文明餐桌,个人应做到:
一、践行美德,争做文明用餐表率。积极参与文明餐桌行动,争做“节俭养德,文明用餐”的宣传者、实践者、监督者,营造文明、健康、环保、节约的就餐氛围。
二、合理消费,树立节俭之风。养成节俭用餐习惯,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按需点餐,理性消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树立科学饮食新理念,荤素合理搭配,摒弃不良饮食陋习,养成安全、理性健康的生活习惯。
三、文明用餐,遵守公共道德规范。自觉排队用餐,不在餐饮场所肆意喧哗,不在禁烟场所吸烟,拒绝随地吐痰等不文明陋习,不劝酒不酗酒,开车不喝酒,酒后不驾车,尽量少用一次性筷子,使用“公筷公勺”。
什么是公筷公勺
公筷公勺是指两人以上同桌共餐者就餐时方便分餐而摆放的公用筷子、勺子的统称,专用于夹菜盛汤的,不用于个人吃饭,大家公用,也不能放到口里,使用公筷公勺,最大的作用,是防止可能的疾病从自己身上传染出去。
如何使用公勺公筷
用餐时,应先使用公筷公勺取菜(汤),放置在自用餐具内,再以私筷私勺进行食用;使用公筷公勺应注意公共卫生,使用后应立即放还至原位,以便其他用餐者使用;使用公筷取菜宜适量,不可将多取的菜返回盛器;使用公勺舀汤不宜太满,并应停留片刻,待汤汁不再滴落时再移入小碗中,以免汤、羹等洒落到餐桌或其它菜点上。
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
我们习惯通过共享美食表达友谊和亲情,这确实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但使用公勺公筷,只是一种饮食习惯的不同,并不会破坏团圆的气氛,更不会伤害亲友的感情。
使用公勺公筷,能够有效阻断病毒和细菌传播,更合乎健康标准,应该成为更多人的常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往餐桌上添一副公勺公筷吧。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仅仅适用于全民抗疫的当下,更适用于美好和快乐的未来。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光盘”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也是一种厉行节约,倡导珍惜的生活态度,将节约做到极致,将文明进行到底。
“光盘行动”渐成新“食”尚
本报讯 餐桌文明是衡量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尺之一。近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自《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以来,各大餐饮行业及消费者浪费食品的情况有很大的改善,“剩余打包、杜绝浪费”的绿色消费理念愈发深入人心,按需点餐也逐渐成为餐桌新“食”尚。
“服务员,麻烦拿几个盒过来打包。”在西粤中路的一家饭店内,市民陈先生用完餐后,看到餐桌上的菜还剩不少,便准备打包带回家。
陈先生说,自己将剩菜剩饭打包带回家的习惯已持续多年。特别是有了孩子以后,为了给孩子树立榜样,他更加注意保持勤俭节约、避免浪费。平时在家,他也常叮嘱妻子做饭时吃多少做多少,以免浪费。
这家饭店的李经理告诉记者,自《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以来,饭店积极响应适量点餐、避免浪费的倡议,从点菜时就提醒顾客菜品的数量和份量,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饭店的墙壁和餐桌上都贴有"光盘行动,勤俭节约"等相关标语,就餐结束后,也会及时提醒顾客将剩余饭菜打包带走。”李经理说。
记者在市区几家餐饮店看到,为倡导文明用餐,很多餐厅都在醒目位置张贴了提示标语,服务员还主动上前引导,提醒消费者避免浪费。
一位正在用餐的顾客说:我们现在都会按用餐人数点菜,用餐时就尽量吃光,实在吃不完就打包。
爱惜粮食、拒绝浪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倡导“光盘行动”,文明用餐的理念已深入市民心中。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莉
新闻推荐
茂名晚报讯记者李茜通讯员茂交宣前日,2021年高考正式拉开序幕,为给全市考生在考试期间营造有序、安全、畅通的道路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