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日利表示,尿失禁越早干预,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越小。
打个喷嚏、开怀大笑可能憋不住尿?吃着火锅、唱着歌,突然就尿了?出门要事先查好沿途卫生间路线、随身佩戴卫生护垫?这是压力性尿失禁在作祟。尿失禁不仅给自身带来焦虑、尴尬和沮丧等不良情绪,而且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人称“社交癌”。
近日,清远市人民医院成功为患者实施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这也是清远首例经耻骨后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
不到1个小时解决15年“社交癌”
57岁的范女士15年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漏尿,咳嗽、提重物就会漏尿,多年求医,但效果不佳;今年7月病情加重,站立时也出现漏尿,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受够了的范女士前往市人医就诊,诊断为压力性尿失禁(重度)。
目前针对尿失禁的常用治疗方法有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磁刺激治疗、盆底肌肉锻炼和膀胱训练、药物治疗以及手术治疗等。
到医院就诊前,范女士多次到康复机构进行盆底肌理疗,但效果甚微。清远市人民医院妇科一区主任、主任医师陈日利详细评估患者情况后,建议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有多种,其中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为首选术式,该术式存在经耻骨后路径及闭孔路径两种路径,其中,经耻骨后路径更符合恢复尿道正常解剖位置、可避免损伤神经、血管等,术后并发症少,综合评估患者情况后,我们建议考虑经耻骨后路径为更为合适路径(NICE建议)。”
近日,清远市人民医院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女性泌尿外科学组委员、广东省泌尿生殖协会女性泌尿学分会主任委员周祥福指导手术,不到1个小时顺利完成了手术,范女士术后恢复良好,两天后,漏尿症状缓解,自主排尿通畅。“没想到一个小手术,就把十几年的老毛病解决了!”范女士说。
减重、戒烟酒、减少咖啡和浓茶摄入、避免重体力劳动和增加腹压的体育运动等都是生活方式的干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病情有一定的缓解作用。膀胱训练实际上也属于生活方式的干预,通过改变排尿习惯调节膀胱功能,患者在醒来时排空膀胱,在有尿意的时候适当憋尿,逐渐延迟排尿间隔,直至排尿间隔延长至2—3个小时。如果为压力性尿失禁重度的患者,则需要进一步的手术治疗。
成年女性尿失禁发病率约18.9%
据悉,尿失禁是由于膀胱括约肌损伤,或者神经功能障碍而丧失了排尿的自控能力,尿液在某些因素下不自主地流出,原因复杂,临床最常见的为压力性尿失禁(SUI)和急迫性尿失禁。
有研究显示,目前仅有约1/4的妇女会因此而寻求治疗。因为大部分的患者以为这是一种老化的现象,无法治疗,而迟迟未采取任何行动,使病情日益严重。其实,经由医师正确的诊断,通过运动及生活方式的调整,并依病情的严重度给予适当的药物或手术治疗,这个恼人的问题都可得到治愈或改善。
陈日利介绍,女性产后由于盆底肌及筋膜损伤,容易引发阴道壁松弛,盆底器官脱垂等;另外随着年龄渐长,盆底肌肉及筋膜萎缩,张力下降,可进一步加重子宫、阴道、膀胱等器官脱垂,出现尿道括约肌功能下降引发压力性尿失禁;此外,肥胖、便秘、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动等,都是引发尿失禁的高危因素。
陈日利介绍,成年女性尿失禁发病率约18.9%,与年龄正相关,50—59岁年龄段发病率最高28%,但受传统观念等影响,目前到医院就诊的人数并不多,“平时在妇科接诊的时候,碰到一些年龄较大的患者,也会顺便问一下有没有尿失禁问题,大多数有轻微漏尿的情况,但一旦建议她们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大多数都拒绝了。”陈日利说。
“越早干预,对日常生活的影响越小。”陈日利说,很多患者因为觉得不好意思,或是因为不严重,尚未影响日常生活,大多数倾向找一些隐秘的康复理疗机构,可能花了几万元,非但没有效果,反而加重了,“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新闻推荐
汤塘大埔小学校长欧建波(左一)努力当一名受学生欢迎、老师信赖的校长。程浩摄南方日报讯(记者/程浩通讯员/邓坚玲)早上7时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