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刀马旦》。
元宵午间音乐会。
猜灯谜。
元宵节盆菜宴。
社区居民集体做大盆菜。
侨报融媒记者 谢青芸 伍思晗
通讯员 黄幸达 陈炜城 文/图
2月19日是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传统的元宵佳节。连日来,深圳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吃盆菜、赏非遗、猜灯谜、听音乐会……多姿多彩的传统风情与现代文化融合,鹏城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同吃大盆菜 过幸福元宵节
元宵节大多数人在家吃汤圆庆团圆,而福田区福田街道福田社区则保留着元宵节吃大盆菜的习俗。2月19日晚,该社区居民按传统在文化广场上大摆盆菜宴,超过3000人围着约300张圆桌品尝大盆菜。
大盆菜主要由猪、鸡、鸭、鱼、虾、冬菇、鱿鱼、猪皮、萝卜等构成,各种食材层层叠叠。最下层放的是容易吸收菜汁的材料(如萝卜等),往上叠起来的就是各种肉类了。丰富的材料经过一层层叠加,汁液交融,味道十分香浓。
大盆宴吃的是热闹,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乡情。在宴席上,一些从香港赶回来的黄氏宗亲透露,小时候,由于经济条件有限,大家只有在传统节日时才有机会品尝到大盆菜这一深圳传统美食。如今,深圳发展日新月异,居住在福田社区的居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虽然有机会品尝到各种山珍海味,但人们依然觉得亲朋好友、邻里乡亲一起吃大盆菜,最有过节的气氛。
看非遗展演 点赞传统文化
元宵节当天,深圳市第十一届欢乐闹元宵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举行,非遗主题展演、传统手工技艺展示与互动等活动让深圳人乐享了一个特别的传统佳节。
作为本次活动的重头戏——15个精心筹备的“非遗”节目在市民朋友的期盼中轮番亮相。说学逗唱的相声《打灯谜》妙趣横生,一声《客家阿妈》将韵脚齐整、婉转动听的客家山歌徐徐唱来,经典粤剧《百花亭赠剑》在演员的一颦一笑间将“广府大戏”的精髓演绎得淋漓尽致……最令观众们难忘的,当属龙岗区坂田街道大发埔社区带来的纸马舞表演,表演者用不断变化的节奏舞步变换队形,宛如身下的小马正在奔腾驰骋,节目取“禄马朝堂”之意,向大家传递“祈福迎禄,前程万里”的新年祝福。
古有“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本次闹元宵活动中市民朋友们也尽展才能猜谜。灯谜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经史辞赋、现代知识,包罗无遗,既启迪了智慧又为元宵节增添了火热的人气。
午间音乐会 为节日加点料
元宵佳节除了猜灯谜、放花灯、吃汤圆,身处国际化大都市的深圳人还有别样的过节方式——2月19日午休时间,福田区文化中心举办了一场午间音乐会,让在CBD工作的众多白领在午休的“夹缝”中欣赏音乐。
演出的节目既有洋溢着欢庆和喜悦的《新春乐》、温柔多情《Somewhere in Time》,还有悠远深邃、给人无限想象的《星空》以及略带悲伤却能安抚心灵的《The Truth That You Leave》等,极具感染力的动听乐曲让前来观看表演的白领们情不自禁地跟着节奏拍手鼓掌。
编后语
都说“节到元宵格外浓,不出十五不出年”,在元宵这一天,人们将喜庆、热闹、欢乐、浪漫演绎到了极致。翻遍古诗词,似乎只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形容得最为贴切:“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在深圳这座国际化现代化大都市,平日里见的基本上都是时尚潮流的现代风格。元宵节期间,深圳呈现的却是浓浓的传统古典风,居民同吃大盆菜、猜灯谜、欣赏非遗表演,感受流传了千百年的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艺术魅力,过着最地道的元宵节。
传统习俗和文化艺术依托着传统节日代代传承,而不灭的乡音乡情,也借着传统节日交融、升华。
新闻推荐
谢岗全力打造“湾区智造新城,品质生态谢岗” 全域建设海绵城市,高质量加快银瓶合作创新区建设
■谢岗镇委书记胡毅峰本报记者郑家雄摄■航拍谢岗本报记者郑家雄通讯员吴长虹摄从举办55个项目签约、动工、竣工仪式,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