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谈判第2小组与业主麦先生现场确认征迁相关事宜。
协商谈判第3小组为业主卓先生讲解签约相关事宜。
“感谢您为地铁13号线公明段土地整备项目作出的贡献”,这是地铁13号线项目(公明段)现场指挥部大厅电子显示屏上滚动播放的鲜红大字,以感谢所有业主对该项目的支持。地铁13号线公明段土地整备项目涉及被搬迁人117户,项目顺利推进离不开业主积极配合和理解。只有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明才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遭遇疫情反弹
业主远程签约
“感谢你们的付出,我愿意为家乡尽一份力。”11月20日,在福田区中国经贸大厦会议室,远在香港的业主马女士正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办理远程签约。
据了解,正当地铁13号线公明段土地整备工作如火如荼开展之际,7月中旬,香港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反弹,并直接导致地铁13号线公明段土整项目征收补偿对象马女士一时无法返回公明,最关键的签约谈判阶段工作一时难以展开。“谈判组的人多次联系我,但因身体不便,加上受疫情影响我无法及时返深,在电话里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失落。”业主马女士说。
当得知协商谈判第10小组组员早出晚归、加班加点,积极组织律师和项目团队研究解决方案时,马女士内心既意外又感动,“受益的人是我,但他们却比我还上心。我以为这只是一个工作,但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责任和使命。”据悉,为了确保签约如期完成,第10小组全体组员夜以继日奋战在征拆一线,“白+黑”“5+2”超负荷运转已成为常态,他们真诚相待、倾心帮助,最终赢得业主高度赞许和认可。
挥别30年老屋
早早腾空交房
“这房子我住了三十年了,说不留恋是假的。”业主麦先生说,1989年自己一手一脚地砌墙贴砖才把这座房子建起来,一砖一瓦、一门一窗都凝结着岁月的记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麦先生最终还是在签约协议上签下名字,他是11月1日签约工作启动后来指挥部签约的首批业主之一。
麦先生说,决定签约前的那个晚上,自己彻夜未眠,躲在被窝里默默流着老泪。对他而言,政府征的不仅仅是他的房子,征的是他的家、他的心血。记者了解到,麦先生是协商谈判第2小组的征收对象,合水口本地人,今年70多岁,他和自己4个儿子、孙子、重孙四代人,一共二十来口人,从房子建起至今就一直生活在这里,对这座老房子的感情不言而喻,因而他的儿子们一开始对协商谈判十分抗拒。
“但人总得往前看吧,支持政府工作,建设地铁造福子孙后辈,我们老一辈人必须身先垂范。”麦先生在这里生活了大半辈子,有着深厚的故土情怀,但也希望公明有更好的前程和未来。他说服家人,让全家支持地铁建设。
继积极参与首日签约之后,11月26日,麦先生又早早地将房子钥匙交给工作人员。
业主自愿当
土整签约“说客”
业主卓先生祖籍台湾,早年来到大陆经商。在创业之初多次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帮扶和支持,一直心怀感激。听说此次地铁13号线土地整备征拆范围内有一栋是自己的房子,卓先生早早地便在签约协议上按下红手印。看到协商谈判第3小组组员多次吃“闭门羹”仍然坚持走访入户耐心宣讲时,卓先生深受感动,在熟悉了解政策后,自愿当“说客”,主动游说隔壁邻居、身边朋友,积极配合政府工作。
“地铁13号线早日建成,公明居民的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提升,交通更便利,住得更舒服,我们老百姓是最大的受益者。”卓先生从自身感受出发,向尚未签约的业主宣讲补偿方案、土整意义等,在他的劝说下好几户业主主动签约。卓先生说,相信公明会越变越好。
光明新闻记者 俞冰传 通讯员 彭翠玲/文 记者 管强 通讯员 杨鹏/图
新闻推荐
沙头街道组织民兵定期维护国防工事。民兵在抗疫一线。民兵作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础,在新时代新环境下,职能定位更加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