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兴起,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让阅读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一部手机在手,便能阅尽天下事。
清早,一睁开眼睛,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手机,快速浏览新闻。我一般会阅读各大门户网站、今日头条等的新闻栏目,它们的新闻更新及时,在阅读中,及时获知重大时政信息、社会动态、热点事件等信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虽然做不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却也应该略知一二。
洗漱、吃早餐时,我会听一段文字。听书,新颖另类的“阅读”形式,不仅可以缓解眼睛疲劳,还可以带来美好的视听享受。而今,很多网站都将文字转换成了有声文字,有些还邀请主播朗诵美文。洗漱时,我会聆听“百草园书店”公号推出的朗诵文章,唯美有哲理的文字,干净深情的声音,让人心情愉悦舒畅。吃早餐时,我会打开“名著听书”公号,名著名篇,在主播的徐徐朗诵中,绽放出新的魅力,经典重温,依然感动震撼。一天之计在于晨,大清早听几篇美文,让人一天都有了好心情。
工作间隙,可利用短暂的碎片化时间,有目的性地上网阅读一些喜爱的内容。网络是知识的海洋,是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想阅读什么,对什么感兴趣,搜索一下,便能阅读到很多相关内容。我比较痴迷中国传统美学,如古老手工艺,传统服饰,美景美物等,每天中午,我会搜一些来读。我关注了“美物计”公众号,它每天推出一系列中式生活、古典文化、匠人匠心方面的文章,经常读读,日积月累,也算有些收获。
漫长的闲暇时光,看网络小说是很好的消遣方式。网络的繁荣,催生大批不同题材的优秀网络小说,我比较喜欢看现实主义题材的网络小说,每次坐高铁和汽车出行,我都会趁机看一些口碑较好的网络小说,像阿耐的《欢乐颂》《都挺好》,严歌苓的《娘要嫁人》,六六的《双面胶》等,这些作品深度剖析了职场、家庭、婚恋中存在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反映出当今社会存在的现实,发人深省。漫长的假期,也可以追一两部网络小说。去年春节,我就读完了《琅琊榜》《庆余年》等热门网络小说,这类作品的作者脑洞大开,架空历史,在虚构的封建朝代中,以主人公和各路反派的权谋、智计较量为切入点,友情、爱情、传统道义和家国情怀始终贯穿其中,情节跌宕起伏,出人意表,让人读得很是过瘾。
网络阅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能够快速分享。遇到生动有趣的文字,可以及时转发给朋友欣赏,让他们和自己一起阅读,思考,讨论。他们碰到美妙的文字,也会第一时间分享出来。在朋友圈和微信群,每天能看到很多朋友分享的文字,有选择性地看看,也能拾得一些“美玉”。
虽然网络阅读有很多优势,但传统纸质阅读,不可或缺。有些书,只有纸质阅读,才能读出味道和深意。如《唐诗宋词》,你在冰冷的屏幕上阅读,断然不能享受阅读的美感,但你手捧一本《唐诗宋词》,随着手指在纸页间的翻动,书馨墨香沁入心田,美诗美文扑入眼帘,那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阅读纸质文字,常读常新。年少时读书,往往只是单纯地读书上的文字,渐渐成长,思想日渐丰盈,再次翻出书柜的旧书重新阅读,心境已完全不同。儿时,在课本上读鲁迅的文章,总觉得晦涩难懂,觉得那些故事和人物都离我很远。今年疫情期间,我将鲁迅的不少作品读了一遍,不仅能读懂他的文字了,还对他的文字心生共鸣。读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字斟句酌,仔细揣摩鲁迅先生文字特点,思考他为什么要这样写,他想反映什么样的主题,加深了对他作品的理解与认识。
纸质阅读,可以读得更深入更透彻。碰到精妙的词句,用红笔划出来,摘抄在笔记本上。遇到疑惑不解的地方,找博学者请教或上网查阅资料。读完后,还可以写写读后感。每一本书,在自己的细嚼慢品中悄然变薄,又在自己的仔细解读和用功深读后变得丰厚。
既要低头看屏幕,亦要埋首览群书,纸质阅读和网络阅读相结合,才能让我们的阅读更加丰富多彩。
(胡玲)
新闻推荐
谍战情节荒诞如儿戏,主角满满偶像剧气质加上“任嘉伦滤镜” 也拯救不了《秋蝉》
男女主角的感情戏像偶像剧男二号(左)塑造得比男一号成功任嘉伦扮演的叶冲“主角光环”耀眼张涵予(上)、李小冉(下)等出演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