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小渔
常把主人公设置为在异国打拼的穷苦女学生,也许与严歌苓自身经历有些联系。写作手法灵巧细致的小说版《少女小渔》是一部短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成电影后画面感很强,有着优质的戏剧冲突和节奏感。此文与其他短篇一起收录在《少女小渔》里,读来感觉是海外华侨生活的集合点。海外移民的辛酸和无奈,追梦路上许多不能实现的人和事,沧桑往事令人唏嘘。但就是这么一部短篇故事,被张艾嘉拍成了近两个小时的电影,再现早期华人移民的生存困境。影片体现了擅长挖掘女性意识和姿态的张艾嘉一如既往的细腻和委婉,徐徐推进的镜头讲述了一个女性在异国他乡有关自尊的故事。
本片以小渔的爱情为主线,以她如何获得美国绿卡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为刘若英的歌迷,我是先看小说再看电影,对此颇感内疚。电影在1995年上映,是奶茶的成名作,因为沉迷于严歌苓的文本魅力,想着青涩如奶茶演绎起来会不会逊色于小说原型,一直不想打破她在我心中的印象,所以时至近日才看电影版本。不料一看,当年带着婴儿肥的奶茶竟演活了少女小渔的柔软和传统,天真之中带有深深的忧虑,而丝毫看不出她是初涉影视圈的新人,无愧于成名作一说。影片中,最后她选择了尊严和真爱,女性意识的觉醒随着本片结尾处窗帘的合上,小渔的归宿属于自己。
严歌苓的作品里呈现人性极端的一面,通常是为埋伏笔。比如马里奥的落魄和酗赌,曾经是一名作家却债筑高台。最后在小渔的感染下,重新写作,慢慢呈现出真实与可爱的一面,重新燃起内心对生活的追求,以及唤起了老人人性中纯真善良的一面。严歌苓总会在看似平静的叙述后面,慢慢地折射出人性的光辉。一如去年在书城现场听她的新书分享《穗子的动物园》,其谈吐优雅,不急不躁,淡然一笑后面,铿锵有力地诠释生命的原理以及如何尊重生灵万物。
在《少女小渔》里,小渔为了绿卡嫁给六十多岁的老人,但不管是小说还是影片里,小渔的气质并不俗气,反而全身散发着东方人的安静和纯朴。正如严歌苓的评价,这是一个平凡而善良的女性,是具有钝感力的女性。“那是你的生活,你要学会尊重你自己的选择。那是你的生活,而不是江伟的。”马里奥对小渔身上女性意识的觉醒有重要作用,同时因为小渔的纯真,他自己也不再是那个“死了的活人”。
从小说改编到电影,充分展现了各种艺术元素的转换与运用。故事背景从澳大利亚的悉尼到美国曼哈顿,都是民族多元的国际城市,展现出不同移民国度里的华人生活现状。
新闻推荐
近年来,中国网络文学(下称网文)蓬勃发展,早已被网民称为国际上三大强力文化输出方式之一(美国电影、日本动漫、中国网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