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将出台《中共珠海市斗门区委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用三年时间落实系列改革方案。图为井岸镇政务服务中心。南方日报记者关铭荣摄
11月12日,珠海市卫计局公布“珠海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名单”,在9家入选单位中,珠海市第二中医院(斗门区侨立中医院)的针灸康复科和骨伤科双双入选,使得该医院成为珠海西部唯一入选的医疗机构。
今年以来,以创建国家中医药示范区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抓手,斗门区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卫计系统“放管服”改革工作,将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成为斗门全区全面深化改革的缩影。
在连续5年、每年推出十大改革创新课题的基础上,斗门区今年掀起“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热潮,将出台《中共珠海市斗门区委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聚焦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关键性改革项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集中三年时间落实系列改革方案,为建设新斗门、积聚新动能、打造新样板注入动力和活力。
●南方日报记者林郁鸿
医疗卫生
规划搭建中医“健连体”
南国初冬,斗门区井岸镇居民周臻腰疼的“老毛病”又犯了,到斗门区侨立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治疗后,症状快速得到缓解。如今,这里已经是她治疗腰疼的首选医院。
不过,与周臻一样有类似腰疼疾病的斗门居民,很多人却选择在家门口的卫生服务中心治疗,原因不是为了贪图方便,而是“基层医疗服务已经做到这么方便”。
斗门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局长徐晓丽说,“我们在全区五镇一街的卫生院里普及了国医馆的建设,与此同时,还在全区97家农村卫生服务中心推广了中医适宜技术,让斗门居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针灸、拔罐、推拿等14项中医药适宜技术。”
这样一张医疗“网”,正是以侨立中医院为龙头、以镇街医疗卫生机构、农村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搭建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
以创建国家中医药示范区和“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为契机,斗门区正在大力推动中医技术服务进基层,为广大农村提供价格低廉而又实用的中医服务,让更多村民享受公共医疗服务发展带来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徐晓丽说,今年以来,斗门将区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在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卫计系统“放管服”改革工作的同时,还出台《珠海市斗门区中医医联体建设工作方案》,初步搭建区内中医医联体架构,推进分级诊疗建设。与此同时,该区还将规划搭建中医“健连体”,将人才、技术“下沉”,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才培养、技术提高,让老百姓受惠。
在推进分级诊疗建设和医疗卫生资源下沉的同时,斗门区智慧医疗项目也在紧锣密鼓推进。
从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和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科学管理和决策入手,智慧医疗项目将在云端搭建斗门区卫生数据中心和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计生信息在区内医院、镇医疗卫生机构的共享交换,促进机构之间相互协作,全面提升医疗业务效率。
“智慧医疗项目将进一步推动斗门卫生体制改革,更好地解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的平衡。”徐晓丽说,项目实施后将缩短病患就诊流程,让居民获得方便快捷有效的卫生服务、连续的健康信息和全程健康管理,改变“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政务服务形成“十分钟”服务圈
今年以来,与卫生体制改革一道齐头并进,既方便了群众,又释放了活力的还有政务服务体制改革的深化。沿着斗门城区的井湾路一直往南,井岸镇政务服务中心人来人往,在这里,工作人员不仅能现场办理政务事项,还会办理从各个村居公共服务站的事项申请。
“我们几乎每天都能收到村居公共服务站递交来的申办事项,让居民"少跑腿、快办结"。”该中心负责人说,“居民可以在这个镇级服务中心办理45项事项,其中16项实现"马上就办"。”
政务服务效率的提升,让群众满意,让形象提升。该中心负责人表示,“打个比方说,在镇级政务服务中心建成之前,居民报建房屋,先得跑到数公里外的白藤湖国土所办理用地审批,再折返回井岸镇办理用地报建,耗时耗力。”
今年,斗门区提出“要借鉴自贸区建设和经验,加强"数字政府"的建设,打造便利化的营商环境”,进一步廓清政务服务体制改革深化的方向。
“目前,斗门区行政服务中心已有20多部门单位进驻,6个镇街和126个村居已分别建成了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服务站,实现政务服务网点全覆盖,打造了斗门区的"十分钟"服务圈。”斗门区行政服务中心副主任黄四国说,“我们还在加快"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系统开发,目前已导入系统架构基础数据和四大类业务数据,系统建成后,将实现区、镇、村三级的信息资源共享,让办事群众最多跑一次,就能办理所有相关部门的业务。”
在斗门区行政服务中心,24小时智能化终端服务区引人注目,办事群众只要刷刷身份证,就能打开智能区的大门,办理所有相关业务。
“我们要求窗口工作人员要对每一个来访的群众热情对待,耐心细致解答相关问题,切切实实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黄四国说,“同时,所有工作人员也强化了信息化技术的培训,不但自己要懂,而且还要能够指导群众进行信息化智能化终端机的操作,以便更好地开展各种智能化服务。”
未来规划将出台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方案
实际上,从2014年起,斗门连续5年、每年推出十大改革创新课题,以激荡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担当,将改革进行到底。今年,除了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化和政务服务效率的提升,斗门还推出十大改革创新课题,掀起“思想大解放、作风大转变、效率大提升”的热潮,全面营造想改革、敢改革、善改革的良好氛围。
作为经济特区的一分子,斗门未来如何向改革开放要动力要空间、要效益要质量,引人关注。
“以改革增动力,我们要全面推进区镇事权重构改革,增强镇街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统筹抓好商事登记、产权保护、财税金融等一揽子具有引领性的改革,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斗门区委书记周海金表示。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按照计划,斗门将加快出台《中共珠海市斗门区委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方案》,以全面深化改革新突破引领斗门发展开创新局面,聚焦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关键性改革项目,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高水平谋划改革,高效率推进改革,高质量落实改革,集中三年时间制定落实系列改革方案,为建设新斗门、积聚新动能、打造新样板注入动力和活力。
在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中,斗门将出台实施《关于进一步优化斗门区营商环境的意见》,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监管,积极推动实施大数据监管、信用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提升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新能力;打破公共资源交易、中介服务、行业协会的行政和地方壁垒,落实省、市行政职权中介服务事项清单,积极引入网上中介服务超市。
为着力建立健全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机制,斗门未来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破除区域、行业、所有制等歧视性限制和各种隐性壁垒,全面完善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优化环境、要素保障、平等竞争、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新闻推荐
微信网上直播“活力课堂”教学。本报记者曾遥摄本报讯记者张帆报道:记者22日获悉,斗门区第三届教研节“基于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