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卫计局开展2018年健康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
市中医院颐养院区揭牌仪式。
经过标准化改建后的潮安区凤塘卫生院。
市爱卫办聘请专业病媒生物防制机构对市区公共场所开展灭蚊消杀行动。
”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波澜壮阔的40年里,伴随着潮州市各项社会经济生活快速前进的步伐,医疗卫生事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市医疗卫生行业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升级,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市民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了更好地保障。
40年的探索,40年的奋斗,40年的积累,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潮州市的医疗健康事业日新月异,医疗卫生技术、医疗设施建设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都有了巨大的提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健康幸福指数普遍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是地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近年来,市卫计局坚持以卫生强市和健康潮州建设为抓手,着力升级打造市县镇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优化总体医疗布局。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1+N”系列政策体系,全面落实和修订出台《潮州市医疗卫生强基创优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全面振兴潮州市医疗卫生水平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实施方案》、《潮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等多个配套文件,切实改善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城市医院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投入12亿元打造市中心医院新院、市妇幼保健院扩建工程等一批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特色突出、技术领先的高质量市级医院。加快县域医疗服务中心建设,投入12.34亿元建设饶平县第二人民医院、饶平县人民医院异地新建、潮安区人民医院改扩建等一批县级公立医院提质升级项目。
——完善基层医疗设施。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9200多万元在全省率先完成22个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继2017年在全省率先完成199所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2018年又在全省率先建设396所村卫生站,逐步形成“首诊在基层、小病在基层、康复回基层”的医疗服务格局。
——创新医疗服务机制。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机制,2018年12月15日市中医医院与市社会福利院合作组建的市中医医院颐养院区正式挂牌成立。推进多形式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建设,多家市、县(区)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分别与省、兄弟市、基层医疗机构结成医疗联合体,共建单病种(多病种)专科联盟。加快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和智慧医院建设。全市5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于2017年9月底全部上线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市医学影像诊断中心、饶平县人民医院县级远程医疗服务系统建设,发展远程医疗协作,多家医院共建“联合区域救治网络体系”。
据统计,2015—2017年,全市各级财政共投入18.25亿元用于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设。至目前,全市共有公立医院14家,民营医院17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个,村卫生站1599个;每千人口中拥有医师数1.74人,注册护士数1.25人,床位数2.53张,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1.9人,全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跃上了新台阶。
推进分级诊疗,是解决基层民众看病难的有效途径,为此,潮州市出台了《潮州市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
近年来,潮州市以市人民医院托管潮安区江东卫生院为试点,先后推进市人民医院托管湘桥区磷溪卫生院,市中心医院托管饶平县钱东卫生院、湘桥区官塘卫生院工作,潮安区人民医院帮扶东凤卫生院、龙湖卫生院,庵埠华侨医院帮扶沙溪卫生院。市中心医院与中山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专科(单病种)建立联盟合作关系,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不孕不育专科建立联盟合作关系,推动与上级医院成立专科联盟,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高端技术等方面与上级医院加强交流。
与此同时,潮州市大力推动“互联网+医疗”,依托市人民医院成立潮州市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建共享。通过多方努力,全市自上而下的医联体雏形已经形成,现有三级医疗资源得到较好的利用。
此外,潮州市从2012年开始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家庭医生式服务。目前,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471个,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100%,重点人群签约率63.61%,为城乡居民提供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有力推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向契约式、主动式服务模式转变,进一步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需求。
近几年来,潮州市通过深入实施《潮州市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促使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平稳推进,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自2017年7月8日起,潮州市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同步降低大型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及检验类等项目标准,共调整项目4100项,对因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通过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重点提高诊查、手术、护理、中医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和财政专项补助、医院自我消化三方面进行补偿。将调整后的门诊诊查费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至2018年底前,潮州市将全面取消医用耗材加成,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均通过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予以补偿。
防病除害工作事关群众生命健康安全。近年来,潮州市全力防控登革热、人感染H7N9禽流感等传染病,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进一步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控,扎实推进免疫规划、职业病、慢性病和卫生应急等工作,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潮州市通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将月、周卫生行动日制度提升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与地方群众共建共治洁净潮州”行动日大行动,统一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整治行动,推动一系列环境卫生整治行动高潮。与此同时,积极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培训,科学指导清理孳生地和消杀灭工作,实现病媒生物监测全覆盖,对城区重点公共场所、道路、机关单位病媒生物防制进行招标采购,有效杀灭蚊、蝇、蟑、鼠等病媒生物,进一步净化城市环境,为市民提供了干净健康的生活空间。
为保障整治成效,市卫计部门严格按照“双随机”监督抽检的要求建立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和检查对象名录库,认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检、监督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对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单位、放射卫生单位、学校、医疗卫生单位进行抽查,监督抽检结果全部通过市卫计局官方网站动态公示。
为解决潮州市医疗卫生人才不足,医疗技术水平局限问题,潮州市出台引进医疗卫生人才“杏林新绿计划”实施方案,从2018年起用3年时间引进800名以上医疗卫生人才,全力打造一支“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为吸引更多医疗卫生人才落户潮州,潮州市积极改善人才引进条件,提升人才待遇,并创造性采用县(区)招、县(区)管、镇(街)用人才引进模式,同时,实施“订单式”、“定向式”引才,充实了潮州市医疗卫生队伍,提升了潮州市医疗技术水平。
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稳定敬业的人才队伍,潮州市不断完善薪酬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待遇,稳定人才队伍,调动人才队伍的工作积极性。2017年潮州市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潮州市医疗卫生机构人事薪酬制度的实施意见》,明确“允许各级公益一类医疗卫生机构突破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绩效工资调控水平,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政策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编在岗人员的基本工资、绩效工资、"五险二金"、政策性补助(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岗位津贴补助、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补助等)、办公经费由县(区)财政纳入预算并予以保障”,进一步改善医务人员待遇。与此同时,潮州市通过评选“最美医生”和“最美护士”,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引导全市广大医务人员学先进、增能力、强素质、优服务,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
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对潮州卫生健康事业来说,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市卫计局将不断开拓进取,以提升市民健康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和着力点,着重抓好“一个工程、两项改革和两个体系建设”,即促进医疗卫生振兴工程落实落地,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全面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通过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技术水平,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让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得到更强有力的保障,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本版文/图由市卫计局提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佳涛)日前,副市长钟明带队到挂钩联系企业走访调研,并与各县区挂钩联系民营企业负责人座谈交流,了解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