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韩愈
曲言进谏不畏强权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在大家的印象中,以为他只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整日一脸的严肃,其实他的工作生活中也是透着幽默。
元和十四年(819年),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因为谏迎佛骨,激怒了宪宗皇帝,被贬到潮州任刺史。韩愈上任后,并没有因为被贬而垂头丧气,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当听说境内的恶溪中有鳄鱼为害,把附近百姓的牲口都吃光了的消息后,韩愈决心要管一管,还百姓安宁。韩愈的做法很独特,写下了一篇妙趣横生的《祭鳄鱼文》,劝诫鳄鱼搬迁,这也就是韩愈这样的老夫子能做出来的好事,文章是这样写的:“现在,刺史与鳄鱼约定:至多三天,务必率领那批丑类南迁到大海去,以躲避天子任命的地方官;三天办不到,就放宽到五天;五天办不到,就放宽到七天;七天还办不到,这就表明最终不肯迁移了。这就是不把刺史放在眼里,不肯听他的话;不然的话,就是鳄鱼愚蠢顽固,虽然刺史已经有言在先,但还是听不进,不理解。凡对天子任命的官吏傲慢无礼,不听他的话,不肯迁移躲避,以及愚蠢顽固而又残害民众的牲畜,都应该处死。刺史就要挑选有才干有技能的官吏和民众,操起强硬的弓弩,安上有毒的箭镞,来同鳄鱼作战,一定要把鳄鱼全部杀尽才肯罢手。你们可不要后悔啊!”也许鳄鱼听懂了刺史幽默的劝诫,后来还真的都迁走了。
不仅文章幽默,韩愈的诗歌更是幽默佳作迭出。韩愈诙谐幽默的诗歌一共写了六十多首,最出名的有《嘲鼾睡》《调张籍》《赠刘师服》《落齿》《三星行》等,这些诗歌无不闪耀着他的诙谐和睿智。《赠刘师服》属于自嘲诗,韩愈拿自己开涮,看到别人牙齿牢固而整洁,就很羡慕,“羡君齿牙牢且洁,大肉硬饼如刀截。我今呀豁落者多,所存十馀皆兀臲”,用“大肉硬饼如刀截”来比喻刘师服吃饭时的情景,更让人觉得谐谑有趣。在《嘲鼾睡》中,韩愈生动地描写了人打呼噜时的情状神态:“有如阿鼻尸,长唤忍众罪。马牛惊不食,百鬼聚相待。木枕十字裂,镜面生痱癗。铁佛闻皱眉,石人战摇腿。”韩愈诙谐幽默的刻画,实在是让人忍俊不禁。
宋·文天祥
临难不苟正气凛然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是中华民族的楷模,他的浩然正气长存。其实,英雄也有幽默的一面。
据《宋稗类钞》记载,“临安将危日,文天祥语幕官曰:"事势至此,为之奈何?"客曰:"一团血!"文曰:"何故?"客曰:"公死,某等请皆死。"”这个记载说的是,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文天祥担任临安知府,这时元兵大军压境,南宋政权危在旦夕,文天祥问幕僚们,时势已经不可收拾,你们有何打算。幕僚们说,一团血。文天祥问啥意思。幕僚们说,您要是先殉国了,我们跟着您一起殉国。文天祥听后,没有正面回应,而是笑着讲了个故事:“你们知道刘玉川吗。刘玉川没有发达时,和一位声妓情投意合,声妓耗尽家财供养他,谢绝一切入幕之宾,两人相约同生共死。后来刘玉川中举了,上任时声妓要跟他一起去。刘玉川怕这位女子影响了他的前程,就骗她说,我带着你有所不便。我宁愿和你死在一起,也不愿自己一人赴任。于是找了一杯毒酒让声妓先喝。天真的声妓先喝了一半,把剩下的一半留给了刘玉川,刘玉川顺手把酒倒了。可怜的声妓死掉了,刘玉川一人上任了。就现在的情势来看,我就是那个殉节的声妓,希望你们不要学刘玉川啊。”幕僚们听了哈哈大笑。临难还如此幽默镇定,文天祥是借这个故事表明了他面对危机局势的态度,以及对意志不坚定同僚的警告,何等凛然正气。
后来文天祥兵败被俘,这帮幕僚大多数都投降了敌人。至元十九年,忽必烈召见文天祥,问他还有什么愿望没实现。文天祥说,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一死足矣。
最终,文天祥留下了千古名诗《过零丁洋》慷慨就义:“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谢铎
惜贫怜苦扶弱济困
明代浙江黄岩人谢铎,因官至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监祭酒,被尊称为“谢祭酒”。《明史》有他的传记,黄岩地区还流传着一个他戏谑县令的故事。
这年元宵节,黄岩知县贴出告示,晓谕百姓:今年元宵节要大闹花灯,家家户户都得挂灯结彩,违者严究不贷。正月十五上午,城北头一间卖炭铺还没有挂灯,捕快闯入铺中,将卖炭老倌一通臭骂,拳打脚踢,勒令黄昏前必须挂灯,不得延误。
正在卖炭倌凄惨大哭时,谢铎路过门口,闻声进店询问。老倌诉说了经过。谢铎说道:“不要哭了,我是纸扎匠,制灯之事,包在我身上好了,不要半个时辰,保你挂上。我这里还有一点钱,你快去买几张大红纸和油烛来。”
老倌买来大红纸和油烛,却没有竹片做灯壳。谢铎扫视了这间破烂的店堂,指着许多装过炭的空炭篰,说:“你家现成的这么多灯壳,外面糊红纸,再用稻草绳做流苏。红色的灯,黄色的须,岂不很好看!”
不一会儿,一对奇怪的炭篰灯挂上了店门口。谢铎说:“这叫炭篰灯,唐宋以来就有的。你拿支毛笔来,我再在灯上题首诗,就更好看了!”很快谢铎写毕:上联:纸糊炭篰,哪知我苦?何人取笑,你娘脚肚;下联:元宵佳节,拳打脚踢。谁欺我婿,一两一记。署衔:国子祭酒谢铎。
黄昏时分,家家户户挂上了灯,照得街街巷巷一派通红。捕快们再次来巡查,看到这对怪灯,立刻火冒三丈。再诵读灯上的诗,又是骂人的,更是火上加油。捕快扯下灯盏,将老倌拉入衙门。知县仔细一瞧:落款是“国子祭酒谢铎”,顿时吓坏了。糟糕,此番误杖了谢祭酒的女婿,此罪难当啊!还是师爷有主见,贴近知县的耳朵,低声说:“不要紧,诗上已有价格一两一记,你把他打几下,就付给他几两银子,保管无事了。谢祭酒是当今皇上的先生,要敲你知县老爷的竹杠,有什么法子呢?凭他的资格,这还算是和您开小玩笑呢。这叫做破财消灾嘛,好事!好事!”不得已,知县只好携带银子,恭恭敬敬地把卖炭老倌送回炭铺。
据《天津日报》
新闻推荐
潮州陶瓷专馆8月将亮相北京 参展的优秀陶瓷精品也将被推荐参加同期举行的“大地奖”
潮州陶瓷企业下月将“抱团”进京参展,擦亮“中国瓷都”金字招牌羊城晚报讯记者赵映光,通讯员陈侃、张然毅摄影报道:记者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