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百草油历史文化长廊吸引众多参观者。 本报记者李松权 摄
我国中医药产业如何创新,有哪些政策?医药企业又该怎么创新发展,肩负了什么样的使命?昨日下午,在中医科学大会第三分会场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药现代研究中心副主任黄成钢,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执行会长宋瑞霖,天士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孙鹤,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战略部副总经理张开宇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中药创新
建立中国特色的新药研发模式
黄成钢从中医方剂研究及复方创新药物开发新模式探索方面,阐述了中医药创新的难点与发展思路。
黄成钢指出,中医方剂(中药配伍)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形式,是中医药的重要特点和精髓之一,目前临床上用的大都为复方粗提物制剂,主要作辅助用药,难以跟化学药媲美。
为何难以跟化学药媲美?黄成钢坦言,在复方研究的诸多难题中,由于成分数量众多、结构多样,药效物质的寻找和确定是难中之难,是整个中医方剂研究和复方新药开发的瓶颈,“只有搞清方剂中真正的药效成分(群),才能阐明与药效物质相联系的药理机制,进而研发现代复方中药。”
中医药该朝什么方向创新,优势在哪里?黄成钢提出,应该以中医方剂的经典配伍为线索,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和中药特点的复方新药研发模式,创制疗效优异、安全性好、技术含量高的现代复方药物,是我们与发达国家竞争的独特优势。
“以青蒿素系列为代表的中药单一成分药物,是中医药送给人类的一大礼物。”黄成钢更是在报告最后寄语中药复方的发展,“中医药对世界的下一个贡献有可能是中药复方。”
政策支持
2588项目获财政部128亿元拨款
“我国在中药新药方面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研发投入强度更加显著。”宋瑞霖介绍,近8年来,在我国新药专项计划支持下,共有2588个项目获得了财政部128亿元的拨款。
那么,我国目前有哪些政策支持中医药的创新?宋瑞霖介绍,2008年,我国启动的重大新药创新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多领域、跨学科的联合攻关,有力地促进了中药科技创新与国际化发展,产出了一批具有引领性的重大科技成果。今年上半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中医药的发展也被写入了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中。
我国医药企业在中医药创新、国际化的路上具体遇到了什么问题?孙鹤认为,临床研究、路径选择、创新突破最为关键。
创新之路必然有很多的困难,企业的责任在哪里?张开宇介绍,企业的战略使命,就是积极与国家的战略需求对接,利用自身资源,建立有效机制,从而引领商业进步和社会改善。
本报记者邱若蓉
新闻推荐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10月9日,农历九月初九,一年一度的重阳节,也是我国法定的“老年节”———2013年7月1日实施的《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