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充满希望的新兴产业,何时能成长壮大?将带来怎样的改变?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代表委员和专家。
新材料
超出想象的改变已开始招手
石墨烯、碳纤维、3D打印、超导体……这些还带着“新鲜”味道的词汇已经走进我们生活,也将因受到国家和业界重视而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过去是“一代材料、一代装备”,随着新材料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如今已是“一代材料、一代产业”。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我国很多科技和工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受制于新材料,没有新材料就无法保障产品的质量,高端技术尤其如此。
“新材料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安全的物质基础,是"产业粮食"。”全国人大代表、青岛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仲雪说,新材料是推进我国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基本保障。
有研究预计,2017年我国新材料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3.1万亿元,2021年将达到8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26%。
从玉米芯中提取石墨烯,并推出石墨烯“内暖”纤维产品的全国人大代表、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唐一林说,石墨烯是目前最薄、最强韧、导电性最好的纳米材料,能广泛用于微电子、能源、化学、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环保等领域。“小到手机,大到航空航天,都可能因这一材料的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
唐一林建议,要加快标准化工作,建立相应标准体系,并协调构建产业链,引导新兴产业良性发展。
人工智能
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
“人工智能很有可能是超越互联网意义上的一个革命。”全国政协委员、百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说,人工智能到来之后,你不用看说明书,只要会说话,就能和所有的机器、工具进行交流。
实际上,“人工智能”一词已被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它的发展“前途无量”。预测认为,2016年末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还不足300亿元,到2018年,这一规模有望突破380亿元。
眼下“人工智能+”时代正在到来。“未来5到10年,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可以进入教育、医疗、金融、交通、智慧城市等几乎所有行业。”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说。
据刘庆峰介绍,在智能语音技术领域,我国目前已能以较高的准确率实现语音转化文字、多语种同步翻译、甚至模仿某个人的声线讲话,以假乱真。
“人工智能将掀起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技术革命,这对我国来说是一个时代机遇。”全国人大代表、小米公司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积极建立人工智能产学研协同创新共同体,并加强人工智能标准和规范的制定。
集成电路
小芯片背后有大智慧
集成电路,通俗地说就是芯片,小到手机、电脑,大到高铁、飞机,都有它的存在。“总体而言,我国集成电路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报告将其列为加快培育壮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谓一场 "及时雨"。”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协副主席邓中翰说。
我国是集成电路大国,但不是强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制造工厂及大众消费市场,我国自主芯片占比不足5%。
邓中翰说,芯片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源头,只有做大做强芯片产业,才能让人工智能时代早日到来。
邓中翰建议,通过产业布局,做强关键环节,补齐薄弱环节。推动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协同,加快提升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能力。
生物医药
新技术“皇冠上的宝石”
生物医药被喻为新一轮技术革命“皇冠上的宝石”。有专家预言,借助生物医药的技术革命,我国或将改变缺少创新药的状况。
“生物医药具有安全、环保等优势,既是绿色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抗肿瘤蛋白质药物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罗永章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在某些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生物医药“钱景”无限。据统计,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 “重磅”药物中,有近一半是生物医药或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品种。据预测,到2020年我国广义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4万亿元。
罗永章认为,应将研发生物医药产业核心技术纳入顶层设计,并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打通生物医药成果转化通道。
此外,生物医学的发展也将带动医学人工智能大放异彩。全国政协委员、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建议,加快推进恶性肿瘤、糖尿病、罕见病等健康医疗大数据开放共享,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精准防治中的效果。
5G通信
万物互联不是梦
早晨起床,家里的智能系统已为你调好了水温;当你洗漱完毕,你的基本体检数据已经上传至数据中心;上班路上,自动驾驶汽车会根据实时交通数据选择不太拥堵的路线……这一切离我们还有多远?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这意味着5G建设步入快车道。
要问5G影响有多大?如果回忆一下4G被广泛应用后,智能手机、微信、各种金融支付、共享单车等纷纷涌现的情景,或许就会对“5G会带来什么”更加期待。“5G网络一旦应用,将真正让万物互联变为现实。”赛迪研究院互联网研究所副所长陆峰说,5G不仅将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用户体验,还将满足未来海量物联网设备的联网需求,并与工业、医疗、交通等重点行业深度融合,实现真正的“万物互联”。
邓中翰表示,这一产业发展释放的网络红利、数字红利、信息红利等将十分巨大。最重要的是我国有望实现从3G跟踪、4G并跑,到5G时代全球领先。(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短评
打开通向未来的“窗户”
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代,新材料、新技术、新产业如此快速发展;
从来没有这样一个时代,新前景、新希望、新未来如此令人遐想;
不断创新、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已成为时代的课题。
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期,培育新动能、壮大新经济、抢占制高点,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擎,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时代的选择。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拉开了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大幕。在重构经济格局的过程中,我们尤其需要把握新的战略机遇,加大对新技术、新材料、新产业的研究和培育,努力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和主导产业确立。
我国拥有巨大的市场,拥有雄厚的科技资源,“未来产业”在很多领域和国际先进水平处在同一起跑线,有的甚至还领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更多活力,让创业创新创富的潮流充分涌动,如此,战略性新兴产业就能打开一扇中国发展的机遇之窗。(新华社北京3月11日电)
新闻推荐
菜花市场零售价为每斤2.5元,田间收购价格仅为每斤0.1元;10万斤白菜烂在地头无人问津……近期,“菜贱伤农”又在多地出现。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