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亚湾区的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本报记者欧阳德辉 摄
壳牌三大专有国际领先技术、科莱恩最新研发的前沿技术等在大亚湾石化区率先应用;2016年环大亚湾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同比增长91%,增幅高于全市8.8个百分点;去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同比提高2.54个百分点,提高幅度高于全市1.61个百分点……这是环大亚湾新区发展的一组亮眼数据。当前,肩负着建设“产业高地、智慧湾区”的使命,担当全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蓝色引擎”,作为全省重大区域发展平台和惠州市“五位一体”协调发展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重大平台——— 环大亚湾新区正不断优化创新环境,加快高端产业创新要素集聚,为全市创新发展积蓄新动能。
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6个在孵企业155家
在环大亚湾新区的石化产业起步区内,惠州炼化二期项目这座石化产业的 “超级航母”正书写着一个个新传奇——— 多台设备创下国内乃至全球石化行业多项“第一”,多项技术为国内首次引入和应用。在这艘“航母”的带动下,科莱恩全球事业的重要单元——— 科莱恩化工(惠州)有限公司正加紧从传统的精细化工企业,迈向高精尖的药品生产领域,成为全国同行业领域内的翘楚。
记者从新区获悉,以开放创新为引领,环大亚湾新区打造科技成果产业化高地,吸引全球创新资源扎堆而来。
在石化、电子、制鞋、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和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一批科技企业孵化器、新型研发机构、产学研基地逐步建成,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依托创新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的趋势明显;以开放创新为引领,以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壳牌三大专有技术、科莱恩最新研发成果等国内外领先技术率先在新区应用,一批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长江学者、港科大教授的创新创业成果在新区聚集,越来越多科技成果在新区进行产业化的趋势明显;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的趋势明显。
统计数据表明,2016年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数同比增长91%,增幅高于全市8.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同比提高2.54个百分点,提高幅度高于全市1.61个百分点;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增长43.3%和77.7%,增幅分别高于全市5个百分点和34.6个百分点。新区3县(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13家,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39家企业,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36个、在孵企业155家。
大批高端团队相继落户新区并进行成果产业化
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香港科技大学终身教授弥永利的高纯度离子液体项目已在加速器完成中试产业化工作,将打破国外高纯度离子液体工业化生产的技术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高福荣,作为项目带头人成立了高分子成型过程及系统团队,已在大亚湾注册公司;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温维佳团队的“安全长效纳米抗菌材料”项目市场前景非常广阔……一大批高端团队相继落户环大亚湾新区,并在新区进行产业化。如今,大亚湾科创园吸引60多家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好的初创企业入驻,部分企业已经孵化毕业进入加速阶段,成为推动新区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推动各方联动,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孵化育成体系建设、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科技金融结合等为重点,着力提优补短,推进协同创新,努力提升新区创新发展的整体水平。”环大亚湾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全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新区打造“产业高地、智慧湾区”的要求,新区正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立足现有产业基础,依托石化、电子、汽车零部件等支柱产业,以及制鞋、现代农业、海洋渔业等传统产业,加快集聚创新资源,完善创新链;围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构建新的创新链条,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加速融合,推动区域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双提升。
同时,充分发挥环大亚湾新区毗邻深圳、香港的地缘优势,进一步提升各类创新园区、创新平台、产业集聚区的建设水平,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开放创新水平。继去年在深圳成功举办3场投资说明会并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继续面向深港开展系列招商选资、招才引智活动。计划8月下旬,以临深片区和重点产业承接平台为重点,新区和3个县(区)到深圳联合举办重点产业平台(深圳)投资说明会,争取引进更多的优质产业项目和创新资源。本报记者欧阳德辉
新闻推荐
创新创业创造大量就业岗位 我国5.5%劳动人口投身分享经济市场
据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国家发展改革委18日发布的双创白皮书指出,创新创业对增加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2016年仅互联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