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职业教育关系国计民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新时期国家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需求显著提高;伴随惠州地区产业转型升级,高技能人才缺口迅速显现;深入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已经成为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新需求的时代命题。
职业教育与产业高度融合,是产业转型升级基础
职业教育是与产业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职业教育发端于产业、面向产业,服务产业,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自然属性与本质特征。纵观全球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还是新加坡的“教学工厂”、美国的社区学院,尽管在形式上有所差别,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显著特征,就是宏观层面上产业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微观层面上企业与职业院校无缝对接。这些模式为所在国家的工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能型人才资源保障,甚至被称为是国家腾飞的利器。全球职业教育发展的路径证明,没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没有职业教育与产业的高度融合,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产业体系就缺乏基础,产业转型升级也无从谈起。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并提出了详细具体的发展路径。加强校企合作、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要求。
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体现惠州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前瞻
近年来,惠州市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已经完成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布局调整和优化,中职在校生规模超过普通高中,提升、满足了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能力;同时,进入高等职业教育加速发展的时期,《惠州市高等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惠州市将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理工类学科,大力引进各类科研院所,加快构建“2+10+N”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其中,规划建设10所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高等职业教育供给能力,凸显了惠州市对职业教育发展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和着眼长远的战略布局。
《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进一步明确了惠州地区性中心城市的新时代定位,提出惠州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辐射粤东北片区,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发挥重要作用。惠州以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为支柱产业的现代产业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产业向前后端扩展的链条快速延伸,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明显加快,对为其提供技术服务的高级技术人才需求旺盛,只有建立起与产业发展高度配套、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锻造一批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实际的高技术、高技能产业工匠,才能真正建立起支撑地区产业向纵深发展的人才保障体系。目前,惠州市已经创办(引进)高等职业院校6所,推动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融合发展已成为惠州市教育乃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体现惠州市发展职业教育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前瞻,政府在宏观层面搭建了有力平台,而企业和职业院校也必须积极主动行动起来,充分认识阐教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扎扎实实推进产学研跨界合作,加强技术领域协同创新,促进技术成果有效转化。
(作者单位:惠州城市职业学院)
新闻推荐
实现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 六部委将采取超常规举措推进生态扶贫
据新华社北京1月30日电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财政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六部委联合印发《生态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