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关系到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图为航拍下的江西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新农村景象。新华网图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从党的十九大到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乡村振兴被提升到战略高度。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张红宇在“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智库论坛2018”上表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要成为强势农业,农业从业者素质要进一步提升,农村要让生活更美好。
但是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难题,特别是在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欠账太多,“三农”短板比较突出。如何补齐短板,让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
张红宇认为,要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打造大国强势农业形象,要秉承以中国供给解决中国需求、以中国资源解决中国问题的理念。
“立足各地资源禀赋,塑造中国农业产业多元化、产品多元化格局。重点在发展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以及资本密集型农业方面做文章,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张红宇说。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黄汉权认为,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和弱项,重点要坚持农业农村发展优先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深化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支持保护制度、农民工市民化制度改革。
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财政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研究员闫坤表示,财政支出要向农业的基础设施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倾斜,保证财政农业投入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
“财政的钱是不足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闫坤说,“要形成财政支持、政策性金融、政策性担保、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五位一体的功能互补相互协作的财政金融协同框架。”
在涉农资金中,长期式使用和管理碎片化情况严重。“化财政供给结构,把财政资金的综合效应发挥好。”闫坤说。
农村建设要坚持绿色发展
农村建设关系到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张红宇表示,“要使农村的进步跟上城市的节拍,让农村成为城里人都羡慕的好地方。通过城镇化继续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也要通过逆城镇化,让愿意从事农业、尊重自然、向往乡村生活的新农人回归农村。”
增强农村吸引力,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闫坤表示,“要适度扩大县级政府的财权,综合衡量地方财政收入能力及公共产品的提供的责任,核定财政转移支付的标准,适当地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重,推进财力的纵向和横向的均等化,为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及整个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提供财力保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周宏春认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以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将环境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那么,如何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又该如何解决农村现有的环境污染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周宏春说:“其实这个话题非常多,比如垃圾问题,河流、河水问题,厕所问题等,有的地方吃水生地方病,跟水的质量有很大的关系。”
关于水治理的问题,周宏春认为,由于集中处理收集难度太大,农村不能走城市集中处理的道路,可以用生物长草吸收水中的有机物、污染物的办法。
在垃圾处理方面,周宏春认为,农村垃圾不应焚烧。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未来农田有机值下降,土壤结构改变,生产后劲下降是很大的问题。▲
【新华网记者 高畅】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卢慧通讯员/陈美君)“横沥辖区面积大、位置特殊,要结合惠城区将横沥镇定位为城区后花园,积极融入惠州市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