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要闻 股市新闻 金融新闻 产经新闻
新岭南 > 财经 > 产经新闻 > 正文

儿童电影要合家欢式才能成功 统计近10年儿童片数据,除动画片,真人题材同质化严重,票房仅600万。业内专家解析支招

来源:惠州日报 2018-06-04 14:21   http://www.kcqsx.com/


我们需要一些去同质化的、成人和儿童都能够欣然接受的“合家欢”式儿童影片。图为《西小河的夏天》。

我们需要一些去同质化的、成人和儿童都能够欣然接受的“合家欢”式儿童影片。图为《西小河的夏天》。

《我的九月》广受赞誉。

《我的九月》广受赞誉。

1981年6月1日,北京儿童电影制片厂成立,1987年更名为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我们有了自己的儿童影片专业生产基地,一度各种题材的佳片百花争鸣。

最近10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屡次突破纪录,2017年达到559.11亿元,其中国产电影票房301.04亿,其中儿童电影《喜羊羊》《熊出没》等动画系列电影和《爸爸去哪儿》综艺套拍系列就奉献了近50亿,剩下有上映排片和票房记录可查的国产儿童影片,仅有12部,总票房598.1万。

再看今年“六一”档,在内地上映的国产儿童电影,呈现出两大鲜明特点:一是题材单调,动画片居多,共有三部国产动画片组团抗击日本的《哆啦A梦:大雄的金银岛》,但他们加起来的排片占比也比不上后者,从IP质量上更无胜算。二是能够真正反映现实儿童状况的影片缺席,却有一部恐怖片《毛骨悚然之红衣男孩》是在用片名蹭“儿童节”热度。

国产儿童影片曾经一度辉煌,最近十年为何如此持续低迷?不少专家向笔者反映,纵观目前国内儿童电影产业生态,除了动画片外,优秀的、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屈指可数。越来越多人开始思考,“那些好看的中国儿童电影都去哪里了?”

过去为何很好看?

国营厂创作,质量有保证

1922年,但杜宇拍摄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顽童》拉开了中国儿童电影的序幕。建国后,《三毛流浪记》《小兵张嘎》《鸡毛信》《宝葫芦的秘密》等优秀儿童电影陪伴着几代人度过美好的童年。其中1954年的影片《鸡毛信》,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这是中国儿童片第一次在国际上获奖。从事多年儿童电影研究的电影人李雨森回忆,小时候学校都会组织看《小兵张嘎》、《鸡毛信》等儿童电影,那似乎也是童年的一段很美好的时光,事实上,从建国初期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儿童电影是无数中国观众的童年必需品。

改革开放以后,国产儿童电影发展迅速,当时每个国营电影制片厂每年都要生产至少一部儿童电影,1981年6月1日建立的儿童电影制片厂更是每年要生产5部不同类型的儿童电影。其中,诸如反映西双版纳大自然风情的《红象》、充满童真童趣的《小刺猬奏鸣曲》、由国宝熊猫出演半纪录式的《熊猫历险记》、诗情画意、立意深远的《哦,香雪》、第一部儿童科幻片 《霹雳贝贝》、广受赞誉被称为“永远最佳”的《我的九月》、春风化雨的师德教育片《苗苗》和《烛光里的微笑》、用童话故事传达“环保意识”的《大气层消失》等各种题材广泛、创意新颖的佳片名作频出。在票房数据方面,这些优秀儿童影片当时的票房也不高,但都能达到保本。而在文化交流方面,据统计,至今已经有60余部中国儿童影片在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荣获140多项奖誉。

现在为何不好看?

只考虑孩子,内容低幼“弱智”

随着中国电影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儿童电影的生产也从“计划”被推进了“市场”,尤其是随着从事儿童电影的老前辈逐渐退休或转行,进入这行的人才却越来越少,而儿童片不卖座的现状也很难吸引新鲜力量的进入。同时受到如《狮子王》《小鬼当家》《狐狸与我》等大量国外优秀儿童影片的冲击,家长和孩子对国产儿童片基本不买账,影院只好在“六一”档放几部应应景。国产儿童片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开始下滑。1999年,中国内地仅生产儿童电影10部,质量平平,几乎没有反响。

2010年后,国产儿童片在质量上颓势不减,在年产数量上则保持稳定。中国儿童少年电影学会会长、北京电影学院教授侯克明曾对此现象做过总结。在他看来,近几年国产儿童片(不含动画片)每年的产量都在50部左右,但是由于大部分规模小、成本低,很难进入市场,即使能够公映,也往往因为推广力度不够而草草下映,难逃“影院一日游”的命运。

低成本、上映难、票房差、缺关注,国产儿童电影一直面临各种客观尴尬。而在内容呈现和主题表达上,其中大多数要么主题陈旧,说教意味重,成人化意识太强;要么题材单一,人物虚假,主要角色低龄化,造成“小孩子看得高兴,家长一旁打瞌睡”的情况仍常常在影院出现,两代人无法分享观影的局面。与之相对的是,以好莱坞和日本为代表的儿童佳片却呈现另一种趋势,即儿童商业大片元素越来越低龄化,而动画大片却一直坚持成人化,这样做到让成年人看了不觉得“弱智”,儿童看了不觉得难以理解,其乐融融的“合家欢式”儿童片才会延续成功。

未来如何能好看?

拓展受众群体,以家庭为主

票房分析师罗天文认为,国产儿童电影从来不缺受众,它的观影群体一直是固定的,且有巨大的票房潜力空间,甚至可以说是亟待开发。比较外国儿童电影,不仅国产的质量式微,票房吸金力几乎上是极其可微,从质量和宣传上都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可以说,要获得可观的票房收益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儿童电影要实现价值功能的最大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儿童的观影需求和热度,需要走进家庭观影的层面,从电视荧幕走进电影院银幕,造成可以持续延展的日常生活产业链。”罗天文提到,目前不少国产儿童电影都存在院线存在感低的情况,大多都已经沦为了票房炮灰。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宋维才则认为,幼儿、6岁前的学龄前儿童、6到14岁的少年儿童,每个儿童的年龄段不同,能接受的影片程度是不尽相同的,这也意味着国产儿童电影的创作需要聚焦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对于儿童受众的认知和价值观等要有有效的、分层次的了解和体现,“用高质量的作品去寓教于乐,其实可以收获到的不只是票房的市场价值,还有很多教育价值。”他提到,如今国产儿童电影在创作潜力、人才培养上都有大量的进步空间,可以说如今还没有系统化的发展、激烈的竞争,适合儿童观看的电影在创作、投入上都有大量的进步提升空间,需要相关部门、业内业外进一步地扶植和提升这些空间的发展。

电影市场专家蒋勇回忆,这10年能记住的国产儿童电影实在是少之又少,如《长江七号》、合拍片《功夫梦》等,但这些年能说出来的作品确实很少,他说其实不少人都在怀念以前的《乌龙院》之类的电影,而现在国产儿童电影拍出来基本没什么人看,拍出来的质量也不高,“存在的问题也是对目标观众不自信,没有形成家庭的观影体系,现在不少制作方自己都不抱有信心,就一直认为自己拍的没人看,那谁会对这一类型的影片做出精良制作呢?再加上我们在儿童电影的类型探索上实在是少之又少,例如奇幻、科幻,几乎是很少去探索的领域。”类型创作上的拓展是蒋勇认为如今国产儿童电影最缺乏的内容,“可以加大拓展目标群众,增加和儿童受众的互动性。目前看起来拍的东西很低幼,还是需要花很多心思去探索。 (周慧晓婉)

本版图片均由本报采集

新闻推荐

私募股权资本逼近5万亿关口 洪磊呼吁建立有利长期投资税制

本报记者李维北京报道股权类私募基金的市场正在逐渐扩容。6月9日,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会长洪磊在第20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儿童电影要合家欢式才能成功 统计近10年儿童片数据,除动画片,真人题材同质化严重,票房仅600万。业内专家解析支招)


 
频道推荐
  • 996工作制持续刷屏朋友圈 你们说的都有理,我搬砖去了……
  • “淘宝吃货”为食客导航优质农品 将发布150个城市美食地图
  • 地头价4.5元/斤,“荔浦砂糖桔”高品质的秘诀是什么?
  • 区长任“园长”“一门式”服务助力产业大发展
  • 险企管理层春季大腾挪:超15家换高管 诚泰变动最频繁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