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甘肃民乐农商行发布的《2018年度同业存单发行计划》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不良率由去年底的3.50%升至6.34%,拨备覆盖率将至114.6%,低于监管最低标准。
同日,中诚信国际发布的评级报告给予该行主体信用等级为A-。报告肯定了该行在当地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同时也指出该行面临的诸多挑战:地区经济总量有限、业务区域和行业集中度较高、不良贷款大幅增长、资产质量及盈利等指标恶化较快等。
日前,该行董事长杨亮在传达全省农合机构业务经营分析会议上对不良贷款清收、风险管理及案件防控问题进行了重点安排,称“面对当前严峻发展形势,要坚决打赢2018收官之战”;该行行长则要求在财务指标、监管指标等方面提振信心。
不良率升至6.34%
资料显示,甘肃民乐农商行于2015年12月正式改制,成立时注册资本仅3亿元,且之后未进行增资扩股及转增股本。截至6月末,该行前五大股东中有三家农商行,分别是张掖农商行、嘉峪关农商行、兰州农商行,分别持股7.67%、7.33%、3.33%。
截至6月末,该行总资产为42.55亿元,贷款总额35.01亿元,所有者权益4.95元,上半年实现利润973.30万元。该行存贷款余额在民乐县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7.40%和50.03%,均排名第一位。
贷款行业投向方面,受当地资源禀赋、经济结构特征和自身市场定位的影响,该行贷款主要集中在农林牧渔业,在总贷款中占比达66.34%,细分领域主要为特色农产品(5.14 +1.38%,诊股)种植业及养殖等。
“近年来受区域经济下行、自然灾害频发、农副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等因素影响,客户及涉农企业收入下降,还款能力减弱,”中诚信国际报告分析称,同时部分外出务工人员还款意愿不强,形成预期贷款。
数据显示,2015年-2017年,该行不良率分别为1.97%、2.06%、3.50%,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中诚信国际报告解释称,因去年以来,应监管要求该行逐步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口径。
上半年,该行继续压降不良贷款偏离度,且当地农户农业生产收入大多产生于年末,利息逾期较为集中,不良率贷款余额再次增加1.21亿元,导致该行不良率大幅升至6.34%。目前,不良贷款偏离已经小于100%。
受此影响,上半年该行拨备覆盖率大幅下降36.45个百分点至114.60%,低于监管120%-150%的要求。
未来盈利受三因素制约
营业收入方面,2015年-2017年该行经营业收入分别为1.68亿元、1.94亿元、1.95亿元,对应净利润分别为0.48亿元、0.50亿元、0.41亿元。
上半年该行营业收入为1.15亿元,占比超过去年全年的50%;不过净利润则受不良率影响出现大幅下滑,仅0.1亿元,仅为去年全年的25%。
中诚信国际报告称,近年来,该行业务稳定发展,盈利资产规模不断增长,以服务“三农”、小微和个人客户为业务定位,获得了较好的贷款溢价收入;但受同业竞争加剧及涉农贷款利率下降等因素影响,该行盈利资产收息率逐年下降。
展望未来,中诚信国际报告表示,该行盈利水平仍然受到三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依然存在的大环境下,该行不良贷款仍存一定上升压力,进而对其盈利水平产生不利影响;二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存贷款领域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银行利差面临进一步下行压力;三是当地经济总量有限,未来业务拓展存款困难。
新闻推荐
中国银行40周年巡礼之人物访谈所有的伟大,源于一个勇敢的开始。中国银行,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在原大清银行的基础上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