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梁海祥)供应链金融在今年以来逐步“火”了起来。近期已有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还有平安金融壹账通等进入供应链金融领域。业内人士认为,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是支持实体经济、服务中小企业的“利器”,同时得益于区块链技术的落地应用,供应链金融有望更进一步发展。
银行纷纷进入供应链金融
11月29日,民生银行在京发布供应链金融品牌——“民生E链”。早在今年5月,民生银行就已组建了供应链金融事业部,成为银行业内第一个在总行设立供应链金融专业部门的银行。同时,初步搭建完成了全链条线上化产品体系“E系列”,包括应收E、赊销E、仓单E、采购E等主体产品。
由中信银行与中企云链联合开发,为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提供融资服务的“云信”,9月末已在中信长沙分行、广州分行同时落地。中信银行长沙分行首笔50万元“云信”实现战略客户快速放款,放款流程仅花费2个小时;同日,广州分行也成功落地一笔“云信”,该笔“云信”经多层级流转拆分并成功融资,为供应链上多家中小企业供应商提供了融资支持。
在今年以来,已多家银行、金融机构布局供应链金融。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除了上述的民生银行之外,仅10月以来,还有光大银行发布“阳光供应链”系列产品、中信银行推出“信e链-应付流转融通”、上海银行推出“上行e链”在线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
服务中小企业的“利器”
今年4月,商务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10月18日,在平安金融壹账通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上发布会上,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马彬指出,以贸易融资中应收账款融资为例,2018年全国应收账款融资需求超过13万亿,处于供应链长尾端的中小企业有近12万亿的融资缺口。究其原因,核心症结在于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多层级信用穿透难、核心企业准入门槛高、下游融资风险大、国际贸易融资产品少及跨地区服务能力弱,因此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亟待解决。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对信息时报记者指出,从需求端来看,企业上下游之间的资金结算以及付款时间等要求使得企业对资金流管理为主的供应链金融需求迫切。供应链金融业务既是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手段,也是具有发展前景的业务领域。
区块链、物联网技术成为“助推器”
根据易宝研究院的发布的《2018年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指出,2018年我国供应链金融的市场规模约为17.5万亿,到2020年将达到27万亿左右。据记者了解,在今年以来各家银行、机构频频进入的供应链金融里面,多数是有区块链、物联网、电子加密等科技技术的“加持”。其中,在供应链金融上,区块链作为底层技术,能够实现信息防篡改,有效地把链上核心企业的信用实现多层穿透。
以民生银行供应链金融中天猫电商供应链场景为例,天猫电商平台上的经销商规模较小,作为运营企业不能提供有效的质押担保,传统银行的授信规模难以介入。依托天猫购物平台与物流智能化管理及核心企业厂商阶段性回购或调剂销售责任,通过模型测算、企业经营指标的系统监控、银行抵押物等在线监控的模式,为经销商提供融资并可追踪客户资金支用轨迹,有效满足经销商集中备货的季节性融资需求。“未来随着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多方市场的逐步完善和成熟,以及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支持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都将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赵亚蕊指出。
小知识
供应链金融
所谓供应链金融,指的是商业银行围绕其客户(核心企业)提供服务如融资的同时,为其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包括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据了解,除核心企业外的上下游中小企业缺少抵押物而且一般规模较小,这就造成了其在融资上有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利用供应链金融的模式,链上的上下游企业能利用核心企业在银行的综合授信,以获得融资等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能有效将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变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新闻推荐
人民银行12月3日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今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鉴于今日无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今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