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的通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该则《通知》的发布背景在于,到2020年底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幼儿园应当占入园比例的80%。因此,这就涉及将一些高端民办幼儿园改造成普惠性幼儿园的问题,以此缓解当前幼儿园“入园难”和“入园贵”。
在《通知》内容的传播过程中,一些自媒体做出了自己的解读,认为“民办幼儿园将退出历史舞台”。由于这样的声音已经有了一定市场,甚至引发了民办幼儿园行业一定程度的恐慌,因此,教育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相关问题专门进行了解读。解读的基本方向是,普惠性幼儿园既包括公办园,也包括普惠性民办园。从现实看,各地在大力发展公办园的同时,积极扶持民办园并提供普惠性服务。
到2017年,民办园数量占幼儿园总数的比例已接近63%,但民办园总量中普惠性民办园只有43%左右。而要实现2020年之前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目标,对部分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就变成了一个必要任务。但是,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不是要求所有民办园都办成普惠性民办园,举办者可以选择办成营利性幼儿园,满足家长不同的选择性需求。有了这句话,至少在中央政策层面表明了民办幼儿园包括营利性的民办幼儿园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
不过,民办幼儿园的改制确实是一个不得不讨论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投资人、园长、老师和家长在内的各方面,改制必然会涉及到他们的利益。一个首要的问题是,民办幼儿园是否有拒绝改制的权利。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主要是对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不到位、建设不到位、移交不到位、使用不到位等问题进行治理,非小区配套幼儿园不在这次治理范围之内。举办者在小区之外其他场所举办的幼儿园,可继续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规定依法依规办园,享受相关扶持政策。
所以,只要严格按照政策办事,那些并非小区配套的民办幼儿园就不需要担心自己被强行改制。值得指出的是,《通知》印发的宏观背景,应该是一种“补课”行为。何谓“补课”?那就是在过去20多年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进程中,针对开发商关于配套幼儿园的建设工作存在监督不足的问题。大量小区规划中的配套幼儿园没有建设或移交,或者移作他用,在客观上降低了普惠性幼儿园发展的速度。如今,国务院专门印发通知对上述情况进行集中整治,就是对落下的工作进行“补课”。
民办幼儿园改制还有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改制的本质其实是政府给予民办幼儿园一定的办学补贴,然后民办幼儿园将收费降到政府规定的标准以内。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高端民办幼儿园降为普惠性幼儿园之后,幼儿园的办学成本将会有一定幅度的压缩,随之而来的将是办学风格的转变乃至相关服务的减少。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抚平家长情绪,如何令孩子更好地适应新办学模式6也十分关键。
改制的目的是缓解“入园难”和“入园贵”,而不是影响一部分孩子的就读本身。所以在具体的改制过程中,需要明确各方的利益边界,发挥沟通的艺术。解决矛盾最好的办法是提供更多更好的选项,在增量改革的基础上,公众对学前教育的忧虑、攀比等态度才会得到缓解和转变。最终,民办幼儿园在自己的赛道上才能跑得越来越快,所提供的教育服务才能越来越好。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世界黄金协会1月31日发布报告,显示全球中央银行2018年买入的黄金达大约半个世纪以来最多。报告写道,全球央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