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李晶晶) 在行业调整持续、产品创新乏力的大环境下,不少人身险公司在去年均遭遇了保费下滑的境遇。近日,记者从光大永明人寿最新披露的2018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中了解到,去年三、四季度,该公司净利润收入接连下滑,分别亏损600.19万元和631.59万元。而在去年一、二季度分别实现了1298.44万元和1248.79万元净利润。
去年三、四季度净利接连亏损
针对净利润收入从上半年的盈利变为下半年的亏损的原因,记者联系了光大永明人寿广东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不过截至记者交稿,对方仍未给予具体答复。不过从保险业务收入这一指标来看,自去年二季度开始,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就呈现大幅“腰斩”,从一季度的78.29亿元直接减至18.27亿元。
而在后面的三、四季度,该公司保险业务收入也在接连下滑,直接下跌至11.63亿元,临近10亿元保费关口。对此,一名大型人身险公司高级精算师指出,这或许跟保险公司的业务节奏有关,一二季度正值寿险开门红期间,保费收入占据全年收入一半以上,而三四季度业务节奏减缓,可能会出现“头重脚轻”的现象。
“三、四季度经营亏损或许也跟险企的权益市场投资收益有关,去年三四季度,险企权益市场投资受益普遍较不稳定,受此影响或许整体盈利也会受到拖累”,上述精算师进一步表示。根据银保监会统计数据,2018年全年,光大永明人寿实现原保费保费收入103.44亿元,同比增加46.08%,保费增幅依然较大。
银保渠道受到抑制业务难上升
公开资料显示,光大永明人寿成立于2002年4月,迄今已有接近17年的历史,公司股东主要有中国光大集团(50%)、加拿大永明金融集团(24.99%)、中兵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2.505%)和鞍山钢铁集团(12.505%),注册资本为54亿元。
因背靠中国光大集团,光大永明人寿拥有着天然的银保渠道优势,成了保费规模的最大后盾。根据2017年年报,光大永明人寿规模保费收入排名前5的产品中,有4款产品均来自银保渠道(其中两款还在个险渠道售卖),其中光大永明金保鸿两全保险(分红型,A款)在2017年的新单保费收入就达1.02亿元。
不过,去年以来,自短期理财调整、银保渠道“双录”等一系列政策实施后,保险公司银保渠道的保费规模普遍受到一定的影响。银保监会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光大永明人寿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8.40亿元,同比2017年同期数据减少了接近50%,而投连险独立账户新增交费也从减少了一半,从78.40亿元减少至39.88.亿元。
“以前银保渠道主要销售短期理财保险,自近年来监管对银保渠道收窄以后,银保渠道销售规模受到一定的抑制,主要依靠银保渠道进行销售的保险公司肯定受到一定的影响”,上述精算师指出,2018年以来,已有不少公司主动转型,将销售火力从银保渠道调整至个险渠道,但形成一定规模还需要一定时间,处于阵痛期的公司仍然需要积极应对。
新闻推荐
人民银行19日公告称,考虑到现金回笼等因素推动流动性总量上升,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今日不开展逆回购操作。鉴于今日无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