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票据互换并非量化宽松(QE)。”19日,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在出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支持商业银行通过永续债补充资本金有关情况吹风会上表示,央行票据互换是央行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之间开展的一种债券互换交易,是“以券换券”,不涉及基础货币吞吐,对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影响中性,并非中国版QE。据了解,首次CBS操作将很快进行。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林晓丽
近期,国务院召开第39次常务会议,决定支持商业银行通过永续债补充资本金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央行对票据互换
没有数量目标
通过永续债的形式补充银行资本在我国刚开始进入实践阶段,为了引导和培育市场,需要有一定的政策支持。银保监会扩大了保险机构投资范围,允许其投资永续债等资本工具。财税部门已经明确了永续债的会计处理,很快还将明确永续债的税收处理。人民银行创设了央行票据互换工具(CBS),并将合格的银行永续债纳入央行担保品范围,以促进提升永续债的流动性和市场接受度。
不过,有观点认为央行票据互换是中国版的“量化宽松”。潘功胜对此回应称,一级交易商参与互换,用持有的永续债换成央行的央票,但并非换到央票后就可自动获得央行的基础货币,这两者之间没有关系。在国际金融危机后,其他一些国家所采取的量化宽松(QE),一般在购入资产的同时会投放基础货币,而中国进行央行票据互换时并不自动投放基础货币。同时,央行票据互换没有导致永续债所有权和信用风险的转移。上述两点是央行票据互换和QE的本质区别。
潘功胜还强调,中国央行对票据互换没有数量目标,票据互换是作为一个新型的金融市场产品出现的,目的在于引导市场、培育市场。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补充道,主体评级不低于AA级的银行永续债纳入人民银行的中期借贷便利、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常备借贷便利(SLF)和再贷款的合格担保品范围,提高了永续债的流动性,不一定需要把永续债换成央票之后再去获得流动性的支持。另外,银行间市场成员之间可能也会更多地使用永续债作为合格的抵押品进行相互之间的融资,也不一定需要将永续债都换成央票。同时,CBS操作也有一定的市场化费用的设定,因此,央行进行票据互换工具的操作数量也不可能是想象的那么大。“很快我们将进行首次的CBS操作。”孙国峰透露。
资本补充债券
投资者范围有望扩宽
增强银行资本实力是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方面和基本条件。当前,永续债是银行补充资本的一个较好渠道。永续债没有固定期限,或是到期日为机构存续期,具有一定损失吸收能力,可计入银行其他一级资本。永续债是国际上银行补充其他一级资本比较常用的一种工具,有比较成熟的模式。
潘功胜指出,我国的银行资本补充中优先股和二级资本债券发行已经常态化,但此前没有使用永续债。这次由人民银行牵头,在我国引入银行永续债这种产品,既可以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又可以深化和丰富债券市场的产品序列。
据介绍,今年1月25日,中国银行成功发行首单银行永续债。一次性完成400亿元上限发行,实现2倍以上认购,发行利率是4.5%,基本上是最初设定发行利率区间的低限。国内外投资者有将近150家参与永续债的认购,包括各种类型的投资者,有保险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理财产品等等,也有境外的央行、保险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这样的机构投资者来参与认购。
潘功胜透露,中国银行发行完成以后,其他一些银行也在积极准备发行永续债补充资本,很多已经在走内部的公司治理程序。在投资人这一端,投资需求也是比较好的,对这个产品也是非常有兴趣的。
此外,潘功胜还表示,未来,还将酝酿扩宽资本补充债券投资者范围。“我们在想是不是可以推动商业银行资本债券在商业银行柜台发行,允许合格的投资者和高净值个人投资者投资资本补充债券。再比如扩大境外机构对中国资本补充债券的投资,也可以允许有条件的中国商业银行到境外债券市场发行资本补充债券。还有可以推动一些长期投资者,比如像基金、年金等参与投资资本补充债券。”潘功胜说。
新闻推荐
据了解,创金合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正在发行创金合信恒兴中短债基金,投资者可以通过交通银行及创金合信基金等渠道认购。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