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胡蓉
支付宝信用卡还款即将结束免费服务。2月21日,支付宝发布公告称,自3月26日起,通过支付宝给信用卡还款将收取服务费:支付宝将提供每人每月2000元的免费额度,超出2000元的部分,按照0.1%收取服务费。
去年8月1日,微信开始对通过微信进行信用卡还款进行收费,且不设置免费额度。当时此举引来不少争议,很多人都对继续维持免费的支付宝“点赞”。
在此之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逐步取消收费和高额补贴,转而向消费者和商家收取更高的价格和佣金。最早开始取消免费模式的是视频网站,随后打车、外卖等行业也逐步取消高额补贴。不仅是信用卡免费服务,微信、支付宝对于用户转账提现超过一定额度,也都要收取相应的手续费。这意味着,移动互联网“风口”所催生的这一轮免费时代结束了。
免费模式曾为互联网行业的兴起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很多行业巨头都是靠着免费和高额补贴策略,得以攻城略地打下江山。从微观层面看,免费模式的取消与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有关。
就拿移动支付行业来说,2016年时,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就曾公开表示,由于银行快捷支付到第三方支付有千分之一的成本,微信每个月承担的手续费约3个亿。今年1月14日,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制度全面实施,又加速了移动支付取消免费服务的步伐。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被要求100%纳入网联,直连银行的模式被切断,支付行业的最大红利由此消失。曾经,这笔沉淀在第三方支付账户的客户备付金,能为其带来巨大的隐形收入。
而从趋势来看,这一轮免费时代早晚都要结束。行业兴起之初,群雄并起,要在残酷的竞争中胜出,就看谁圈地的速度快,因此许多企业都采取了免费策略展开“抢人大战”,这也确实是最见效的策略。经过十余年发展,领地已划分完毕,比如在移动支付领域,仅支付宝与微信两大巨头,就占据90%的市场份额,用户黏性也相当高,继续免费纯属浪费,免费时代也就走到尽头。
免费时代的结束也未必全是坏事。因为奉行免费逻辑,很多互联网企业都把盈利模式确定为“羊毛出在猪身上”,以为只要圈来人头和流量,必能找到其他的变现方式。但事实证明,生意就是生意,不可能永远亏着本做,一些传统经营法则在互联网行业依然奏效。
共享单车的失利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在共享单车的投放已多到“围城”的地步,整个行业依然没有一家公司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几乎个个举步维艰。因此,免费时代的结束有利于互联网企业更健康地发展。而对于习惯了免费的消费者来说,收费固然令人痛苦,但也意味着能够继续得到服务以及获得更好的服务。
免费时代真的永远结束了吗?未必。随着5G、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技术的成熟,新的应用场景将随之诞生,新的商业机会又将出现,新一波的圈地运动又将开始。免费,这个最能拉拢消费者的市场手段,或又将获得用武之地。
新闻推荐
◆2月20日,国家税务总局官网正式发布《关于2019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的意见》,其中提出,强化与房地产管理部门协作,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