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京东数字科技正式发布了国内首个一站式、全方位、智能化资管科技系统“JT2智管有方”,引起资管行业高度关注。有观点指出,资管科技是金融科技进入“深水区”的一大标志,通过资管科技能让资管业务变得轻量化,进而提高资管投研效率。
■ 深圳特区报记者 张程
资管行业发展迅速
目前中国的资管行业是各金融子行业里增长最快的之一,根据多个机构报告,从2012年到2016年的复合增长率高达41.6%,2018年我国资管总规模约124.03万亿,尽管较上一年有回落,但预计到2021年可接近250万亿,市场空间仍然备受看好。
资产管理的核心是资金和资产的对接,而实现高效对接的关键,则在于对风险、收益的深刻洞察和匹配。记者了解到,目前资管行业存在的问题多在于这方面能力不足。
例如,近几年债券违约事件急剧攀升,“资产荒”和“资金荒”并存,其重要原因就是传统的分析方式难以对债券资产的价值进行有效评估,使得资金方无法有效对资产定价,只能扎堆投资低收益、低风险的高信用等级债券;同时评级相对较低的大量债券无人问津,导致大量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成本过高,甚至无法从债券市场得到融资。另一方面则是洞察能力的缺失,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管行业现有的类信贷、同质化、刚兑化的业务模式。
金融科技助力效率提升
去年资管新规和系列配套政策的出台,有望改变前述资管行业刚兑式、同质化的业态模式。在京东数字科技副总裁李尚荣看来,系列政策的出台旨在引导行业向精细化、差异化、净值化的方向发展,将使资管科技有更多用武之地。
记者查询国内外部分先进经验发现,机构使用资管科技能从更多维度、更快速地对资产进行分析,在信息和策略方面获取效率优势,显著提升资管机构的洞察能力。
例如,有机构通过使用卫星和无人机的图像数据,就能计算出每天进出超市停车场的车辆变化,进而分析超市的经营和相关资产的质量变化;有机构通过监测和挖掘社交网络上的实时信息,识别其中的“黑天鹅”信号,并迅速对企业客户发出预警。
随着境内证券资管市场对外开放程度提升,大量外资资管机构正抢滩中国市场,目前全球10大资产管理公司已有9家落户中国,其中包括桥水、贝莱德等知名企业。
另有业内人士透露,来自美国的富达国际将在中国设立约500人的技术研究中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国内很多机构的总人数也只在300-500人之间。面对来自国际巨头的竞争,中资机构亟须通过资管科技来提升自身投研和风控能力。
资管企业科技化亟须提速
在京东数字科技此次推出的资管科技系统中,涵盖了产品设计、销售交易、智能研究、组合管理、资产评价、风险评估等多个环节。李尚荣对此表示,京东数字科技希望凭借过往业务中积累的技术与数字化手段,帮助生态圈内的合作机构提升产品设计、智能销售交易、智能资管、智能风控等四大能力,推进资管机构在关键环节提升洞察和投资效率。
“过去金融科技主要是围绕信贷业务进行布局,现在进入"深水区"后,资管科技将成为金融科技的新趋势。”他认为,市场上需要有更多企业参与进来,共同以科技服务和能力来推动资管行业高效、健康发展。
上海金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夏阳则表示,中国目前的资管科技化趋势已经比较明显,强监管、市场牛市、外资大量进入等因素也形成了外部推动力。“科技通过赋能资管企业,可减少交易过程中的管理风险,实现最优市场定价,并最终提高市场流动性。因此资管企业科技化亟须提速,以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
新闻推荐
“红星新闻”微信公号2月25日消息,近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某大型股份制人寿保险公司核保部门相关人士处了解到,多家保险公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