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作诗
一旦区分了真GDP和假GDP,就很容易辨析“破窗理论”的错误。重建不过是恢复过去的财富,并且由于消灭了财富,战争和自然灾害还降低了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
物有所值的购买支出才是真GDP,物所不值的购买支出则是假GDP。
经济学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破窗理论”,讲的是好好的窗户,把它砸烂,重建,这会带动GDP和经济增长。这理论本来不值一驳,不想却在社会上,甚至在经济学界广为流传。
按照“破窗理论”,战争和自然灾害都是可以拉动经济增长的。甚至有不少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也认为,二战导致了美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经济繁荣。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
其实,一旦区分了真GDP和假GDP,就很容易辨析“破窗理论”的错误。
物有所值的购买支出才是真GDP,物所不值的购买支出则是假GDP。
旧房、危房,本来计划要拆除的窗户,把它们拆了,的确创造了GDP。
但是好端端的窗户,你把它砸了,好端端的房子,你把它拆了,这叫创造GDP吗?当然不叫。即便在这个过程中,你雇佣人了,支付工资了,也不叫创造GDP。这叫创造假GDP。
GDP是财富的度量,创造财富才在创造GDP,消灭财富怎么能算创造GDP呢?
有人说:“破窗理论”的谬误在于没有弄清GDP与财富的区别。GDP增长未必一定意味着财富增长。好好的窗户,把它砸了重建,好好的家园,战争和自然灾害破坏后重建,GDP是增加了,但是窗户还是那个窗户,家园还是那个家园,财富并没有增长。财富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是减少了。这是因为,假如窗户没有被砸,家园没有被破坏,用来重建窗户和家园的资源是可以用来干别的事情的。但是这些资源现在不能用来干别的事情了,这是消灭财富。
这个说法对不对呢?有对的地方,也有不对的地方。既然GDP是用来度量财富的,二者当然应该统一才对。但假GDP不是GDP,假GDP与财富不统一。不是GDP增长,财富却不一定增长,而是假GDP增长,财富不一定增长。真GDP增长和财富增长是统一的。
另外,GDP是流量,财富是存量,二者当然有可能不一致。好端端的窗户,你把它砸了,好端端的房子,你把它拆了,砸窗户、拆房子的过程并不创造真GDP,但重建窗户和房子的过程的确创造真GDP。重建只是增加了重建期的GDP,但由于砸窗户、拆房子消灭了存量财富,把重建期增加的GDP加到存量财富上,总财富并没有增加。这很好理解。
战争和自然灾害也一样。尽管战后、灾后重建过程中增加了重建期的GDP,但由于战争和自然灾害消灭了存量财富,把重建期增加的GDP加到存量财富上,总财富并没有增加。
不仅如此,“破窗理论”的谬误还在于没有区分今天的GDP增长和明天的GDP增长。
在人们的心目中,财富是经济增长的结果。但实际上,经济增长也是财富积累的结果。
在工业革命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世界的人均GDP是长期停滞的。工业革命后,人类才完成生活质量的飞跃,从“大停滞”走向“大增长”。
你可以说这是工业革命带来生产率提高的结果。但为什么工业革命能使生产率提高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工业革命后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工业革命后,人们借助机器等资本品开展迂回生产。举个例子,我们要生产小麦,但我们不直接种小麦,而是先生产化肥、农药、播种机、收割机,然后再用这些资本品去生产小麦。这就是利用资本品迂回生产。
那么我们要问了,没有财富积累,吃了这顿没有下顿,还有没有资本积累?还可不可能利用资本品进行迂回生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增长也是财富积累的结果。
战争和自然灾害由于消灭了财富,也就消灭了用来资本积累和迂回生产的资源投入。从根本上讲,这是破坏了增长的基础,而不是如“破窗理论”所说的会带来增长和经济繁荣。
事实胜于雄辩,还是回来讲事实吧。很多人讲二战带来世界经济的复苏与繁荣。对不对?也对,也不对。对的是二战的确带来了重建期的经济繁荣。不对的是,假如没有二战,上世纪60年代的世界经济或许会更繁荣,因为财富没有被破坏,更加有能力发展经济。而且,二战同时带来了上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的滞涨。你是要看得见的60年代的重建繁荣,还是要看不见的本来可以有的更繁荣?你是要战争和自然灾害的短期功效呢,还是长期功效?
战争和自然灾害拉动GDP增长了吗?拉动了重建期的GDP增长,但是并没有使总财富增加,重建不过是恢复过去的财富,并且由于消灭了财富,战争和自然灾害还降低了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还是张五常教授讲得好:“如果战争和自然灾害真的能够拉动经济增长,那么不妨把人类分成两部分,让这部分把那部分打个半死,再让那部分把这部分打个半死,一直打下去,岂不是就好了。但是这样人类就都死了,不是打死的,而是饿死的。”
(作者系浙江财经大学教授)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3月3日电综合新华社驻外记者报道:随着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3日下午在北京开幕,中国进入一年一度的“两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