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标价:模特行业的规则》(美)阿什利·米尔斯 著张皓 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社科
禾刀
19世纪末,在巴黎打拼的英国裁缝查尔斯·沃斯突然脑洞大开,试着让女职员、后来的夫人玛丽·弗内穿上他设计的服装在沙龙里来回走动,结果不仅这些服装在巴黎女子中引起轰动,模特也因此诞生,还开创了新的时尚潮流。
这不是一本关于模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传记,而是一部深入探讨模特行业规则的社会学作品。作者阿什利·米尔斯曾在纽约和伦敦做过模特,本书中,她以社会学视角,对男模、女模、经纪人、客户、摄影师、造型师等角色的广泛访谈,展现了魅力产业背后的政治与经济,甚至随意性。
今天,模特现象早已深入人心,但鲜有人知道,模特外形与大众化审美之间并没有等号。一些红得发紫的超模,若以大众审美标准度之,除了感觉身材更加匀称外,实在难言漂亮。
模特是碗青春饭。在业内,一个年仅22岁的模特很可能被视为“放酸了的牛奶”。从生理角度看,22岁的年龄刚刚摆脱青涩,体形日渐丰满,越来越符合大众审美,但模特审美并非以丰满为标尺。国外T台上曾出现过大号模特和超龄模特例,但特例本身就表明不具备成功复制的可能,而且这些模特无一例外带有“网红”性质——时尚也是娱乐的一部分。
而“女尊男卑”现象在T台显得赤裸裸。首先是收入低,“女性的收入要比男性高出25%到75%”;其次是对男模更为苛刻。同样是为了延长T台寿命,在年龄和三围上撒谎者屡见不鲜。尽管求证并不难,但只要供需双方“对上眼”,对需求方而言,谎言并不是特别重要。然而,同样是撒谎,女性不仅比男性多,似乎也更容易令人接受;还有,女性超模比比皆是,男超则要少得多。
“女尊男卑”现象不是因为女性地位比男性高。“花为悦己者容”,决定T台的是台下的受众,即男性。或者说,是男权社会的审美习惯决定了T台的内容。总之,T台是社会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不仅照出模特行业的各种潜规则,还照出了T台下面的人间百态。
新闻推荐
(美)阿什利·米尔斯著张皓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曾在纽约和伦敦做过模特的社会学家阿什利·米尔斯,以内行人的视角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