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就业优先”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宏观政策”板块,“要正确把握宏观政策取向,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从过去的民生角度强调就业政策,到现在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可以看出我国今后将在各方面强化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
近几年,各地不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积极实施系列促进就业的措施,举办大型招聘活动,开展职业岗位培训、就业服务等专项活动,全方位保障就业政策落地实施。但是,就业形势严峻仍然是当前的重点社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宇说,当前就业结构性压力较大,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也就是说,有岗位、有人才并不一定就匹配,所以,做好各个就业人群需求端与供给端的匹配是促进就业的关键因素。
怎么样让就业和招工和谐起来呢?目前,技工短缺的现象是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体现。主要原因是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不够高,薪资待遇偏低,年轻人都不愿意入读高职院校。所以,提高技术工人的社会待遇和经济待遇,是解决就业难和招工难的重中之重。
同时,用人单位也应该研究一下就业人群的心理特点和职业需求,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现在80后、90后是就业人群的主力军,他们不再把挣钱养家糊口作为工作的主要目标,而是更加崇尚个性,重视个人价值、兴趣爱好、自我实现和情感归属等方面。所以公司、企业除了在招聘会上想方设法展示自己的优势方面,吸引人才“想进来”,还要制定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等良好的工作机制,促进员工积极施展才能。同时打造良好的企业文化,营造温馨的人文环境,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责任感。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技术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服务,让他们在工作中体验成功感,从而产生乐干、爱干、能干的心理。
新闻推荐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2019年的“两会”,关于税的最重要议题有两个,一是总体性的减税降费;另一个是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