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毛梓铭
也许“数字经济”的概念,你还略感困惑,可要说起它给生活带来的改变,相信每个人都不会陌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相比过去几年,“壮大”一词的提法尚属首次。从最初的“发展”到如今的“壮大”,词语的变化,见证了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突出成果。
不久前,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在“委员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数字经济正逐渐由消费者导向转至生产者导向,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需要用数字经济来给企业赋能。如果你觉得这句话不好理解,不妨想一想,现在打算给家里置办空调、电视的时候,是不是多少都会到新兴互联网品牌那儿选购一番?一是价格亲民,二是功能多样。只要接入网络,就能按需定制。
所以,数字经济怎么为企业赋能?说白了就是要做好融合的文章。融,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改变其生产模式,更新其管理手段;合,是和消费者需要结合,以互联网思维推动产品、服务转变,做到懂用户、知用户。想象一下,偌大的工厂里,几台机器人作业正酣,一件件产品在流水线上依次完成;写字楼中,“白领”们通过视频、群组等在线方式远程协作,工作效率极大提升……以上的图景,离我们一点都不遥远。数字经济的新变化,因此而兴、因此而成,将之推广开来,正是其迈向更高水平的关键一跃。
当前,随着5G通信网络即将全面铺开,我们欣喜地看到,完成这“关键一跃”的硬件基础已然具备。接下来,能否顺利度过技术与生产的“磨合期”,对二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针对生产者的应用往往是定制产品,每一个场景都有其特殊需要。比如,如何根据企业生产作息,提供合适的技术方案?如何用更快速度,让员工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如何处理好应用过程中的一些突发状况?解决好这些问题,有赖于实践中经验的积累,有赖于实践中成长的人才。那些又懂技术又懂企业的“多面手”,将因此走向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新闻推荐
新快报×艾媒咨询联合发布 2019中国3·15消费者权益调查报告 互联网生活零售篇
近日,新快报×艾媒咨询联合发布“2019中国3·15消费者权益调查报告”(互联网生活零售篇)。本报告主要采用行业深度访谈、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