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要闻 股市新闻 金融新闻 产经新闻
新岭南 > 财经 > 金融新闻 > 正文

擦亮眼睛,让金融消费更安全(一)

来源:深圳商报 2019-03-15 07:18   http://www.kcqsx.com/


新金融时代,各类金融消费产品层出不穷,给大众带来众多选择,金融消费模式更是日新月异,便捷又好玩。同时,也出现了各种行业潜规则,乃至消费陷阱等,让消费者的金融安全备受考验,甚至有些消费者遭受财产的巨大损失。对此,行业专家一再提醒,要保证自身的金融消费安全,除了依赖相关法规和金融机构之外,消费者自己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金融消费常识。我们通过一些金融消费的案例点评,引导消费者理性进行金融消费,让金融消费者从中汲取教训,保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案例一

认清移动支付背后的安全隐患

伴随着移动支付普及率的升高,通过移动支付平台产生的新型金融消费维权案件数量日益增长。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提示显示,2018年,部分苹果手机用户遇到了Apple ID被盗号、资金遭盗用的情况。陈女士向媒体讲述了她在2018年6月24日凌晨的遭遇:睡觉前她突然收到了多条支付宝付款信息和苹果账号信息修改的邮件,苹果手机一直在身边,自己也没有消费,账号里的3600元不翼而飞。据陈女士介绍,她的支付宝账户和苹果账户是同一个,盗刷者修改了她的账户信息之后,就通过连续的小额免密支付把钱转入苹果账户。其他投诉者反映的遭遇基本与陈女士一样,最高的损失达到了上万元。被盗刷的用户大多设置了免密支付,并且没有设定免密支付的频次和额度。

●点评:通常移动支付安全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用户平台注册时绑定银行卡或账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予平台“授权”;二是网民在多个平台上默认开通了“免密支付”,被不法分子利用绕过密码、指纹等安全验证手段将钱转走。

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有锁屏功能的手机,最好设置好手机解锁密码,单笔小额交易网上快捷支付设置好支付密码,涉及到账户密码、金钱交易的界面记得安全退出,取消“记住用户名”“自动登录”等设置,提高安全性。如果要更换手机或者某种手机App时,一定要记得删除手机里留存的支付信息,最好通过使用手机初始化设置的功能,清除或者擦除所有存储的信息。此外,安装不明来源的手机应用程序、扫描不明来源的二维码也是非常危险的,需要谨慎对待。

案例二

个人信息要“看紧” 陌生电话不轻信

现在,很多消费者在办理信用卡或其他业务时,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很不在意,却不知这给自己埋下了安全隐患。

刘女士投诉称,其于8月在某影院的银行信用卡移动网点申请办理了一张银行信用卡,而后收到通过快递邮寄的信用卡。9月19日刘女士接到陌生来电,自称是该银行工作人员,可为其提高额度,刘女士按电话要求向对方提供了姓名、卡号、身份证号码等信息,并将收到的短信验证码告知了对方。随后,刘女士收到了银行发来的短信消费信息,告知其在网上交易了5次,合计7950元。刘女士意识到被骗,致电银行客服热线,要求将信用卡冻结,并希望银行拦截划拨款项。而后银行工作人员致电刘女士,称刘女士应对损失承担全部责任,需按时归还信用卡透支金额。

●点评:这是典型的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损失,刘女士轻信陌生手机来电,被犯罪嫌疑人骗取个人预留银行的重要私密信息,以致发生信用卡盗刷事件,应对损失负主要责任。在这里提醒金融消费者,要加强金融知识学习,提高风险意识,不轻信陌生的电话和短信,不泄露信用卡卡号、手机号码、手机验证码等重要敏感信息;发生盗刷时,及时拨打银行客服热线或到银行网点挂失,并向公安机关报案。

案例三

狂刷信用卡前还得算好账

使用信用卡超前消费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消费习惯,而分期还款又是一种看似压力较小的还款方式,但其实际利率却需要提醒消费者注意。

冲动消费的吴小姐此前海淘了一个名牌包包以及其他支出有一笔近3万元账单尚待结清,几近花光了信用卡额度。这时信用卡客服建议她使用分期服务,“想着可以让手头资金宽裕点,就选择了分期还款,年化利率差不多9%。”吴小姐认为可以承担得起利息。但后来了解情况的朋友告诉她,其实实际年利率并不是9%,而是接近15.2%。吴小姐想取消已经来不及了。

●点评:关于信用卡分期,最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一定要了解清楚分期手续费的支付方式和真实利率。而且,银行规定分期还款一旦开始了不能再改还款方式。此外,需要提醒的是,免息并不等于免费,有些银行为了宣传,号称“免息”,而手续费却遮遮掩掩。因此消费者在收到银行的分期促销信息后,一定要问清楚手续费的相关情况。

案例四

购买理财产品时需有风险意识

购买理财产品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习惯,相关消费投诉也屡见不鲜。有消费者投诉,称自己在购买某款理财产品时,银行工作人员明确告知是保本理财,但之后才发现其实是高风险理财产品,由于市场变动,导致他最终损失了数万元,认为银行存在欺诈行为,要求银行给予赔偿和承担责任。而银行方面则认为该消费者之前已多次办理过理财业务,且已提示理财非保本项目。

经多次协商,银行鉴于客户对银行办理的理财产品存有误解且确实存在较大损失答应为其补偿一定金额,如若客户存在异议可以通过报警或者寻求司法途径解决。

●点评:消费者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明白理财的目标是在自己能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寻求长期稳定的收益。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银行理财产品也存在亏钱的可能性。此外,在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在指定区域进行购买,确保进行“双录”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银行工作人员口头的表述不具有任何承诺作用。

新闻推荐

改资产改监控改评级? 渣打因理财销售被指无底线

能够将合适的产品卖给适合的客户,是理财产品风险评级机制存在的意义。渣打银行集中度检查的签字确认也是为了进一步提示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擦亮眼睛,让金融消费更安全(一))


 
频道推荐
  • 996工作制持续刷屏朋友圈 你们说的都有理,我搬砖去了……
  • “淘宝吃货”为食客导航优质农品 将发布150个城市美食地图
  • 地头价4.5元/斤,“荔浦砂糖桔”高品质的秘诀是什么?
  • 区长任“园长”“一门式”服务助力产业大发展
  • 险企管理层春季大腾挪:超15家换高管 诚泰变动最频繁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8 新岭南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09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