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南方号“我与南方”
●李孟昱
上世纪末,我有幸担任南方日报社社长一职,倥偬几年间,最为铭佩而为之竭尽全力的一件事,就是组建南方日报报业集团。
那是1998年5月18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上午9时举行挂牌仪式。隆重的仪式尚未开始,欣逢一场喜雨骤然而至。雨点像传送喜报的鼓点一般,欢快地敲击在人们喜悦的心头。开会时,掌声、欢呼声、锣鼓声,应和着雷声、风声、雨点声,集团大院就像在演奏着一曲铿锵激越、昂扬欢欣的交响乐,令人激动不已。然而,挂牌仪式一结束,大雨戛然而止,露出笑脸的太阳给集团的楼宇镀上了一片金色……报社同仁们都说:“这真是一个好兆头啊!”
好兆头!这自然是人们良好的祝愿。但是,要使这“好兆头”得以延伸和实现,一圆报社集团化之梦想,必须脚踏实地做好每一件实事。当时,全国报业集团构建还处于摸索阶段,无先例可循。组建报业集团的目的,是要通过集团化的发展,增强党报的经济实力,扩大党报的影响力,确保党报在新闻宣传中的主导地位。这一点我们是非常明确的。但要通过何种途径进行集团化管理,真正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对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资源配置,以及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实行调整和改革,以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产业化经营,却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当时,我们只能按照集团现有的条件和政策允许的范围,“摸着石头过河”,看准一件就做好一件,一步步积累经验。成立报业集团初期,我和社委会以及报社全体同仁一起,在南方报业进行了如下几项探索性的改革: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南方都市报》由周报改为日报,虽是成立报业集团之前的部署,但它的腾飞,成为集团新的经济增长点,却是报业集团成立后的改革举措。两年四个月,即扭亏为盈。2003年上缴给集团的年利润达1.6亿元,迅速成长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都市报之一。
——创办南方日报出版社。这是报业集团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牛刀小试。
——遵循“党委办报,经营者持股”的理念,引进社会资金,创办《21世纪经济报道》,成为全国第一家实行股份制的报纸。第一年创刊,第二年盈利。这是报业集团在运行机制、所有制结构等方面改革的有益尝试。
——创办南方网。南方网组建初期是由省委宣传部牵头,但具体操作则由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实施。南方网组建后,与当时北京的千龙网、上海的东方网,形成了全国新闻网站的“三足鼎立”,为集团迎接未来信息革命和媒体融合发展的挑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几代南方报人为之努力的新闻出版业务综合处理系统科研项目,取得决定性成果,并通过国家鉴定。此系统涵盖报纸采编、印刷出版、卫星传版、在线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业务,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南方报业从此告别了“铅与火”,迈进“光与电”的时代。集团也获得国家新闻出版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全国率先成功推行省委机关报自办发行。全省90%以上的乡镇可以看到当天出版的《南方日报》。发行时效、报纸覆盖面、发行费率均取得预期的良好效益,进一步推进了集团产业结构、运行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改革的深入。
——引进竞争机制,改革人事制度,即在全集团实行全员竞争上岗。这项改革,使集团逐步建立了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不仅为集团培养、挖掘、聚集了大批优秀人才,还源源不断为国家输送了不少有用之才。
上述探索性改革虽然只是报业集团初期的初步举措,但在全国报业集团中已经是独树一帜。报纸发行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党报的竞争力、影响力,均连年攀升。甫入新的世纪,南方日报报业集团就荣膺国家教育部评选的“新世纪中国大学生就业首选企业”五十强,北京大学研究中心评选的“中国最受尊敬企业”二十强,成为全国连璧上述五十强和二十强的唯一报业集团。
2005年,南方日报报业集团更名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
(作者为南方日报社前社长)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谢水旺实习生郑洁上海报道导读“单纯搞支付肯定不行,银联方向也不明确,一会儿二维码支付,一会儿NFC。”赵义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