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妈,我想开公司创业。”
“正好,我这边有一家要注销的子公司,转给你了。”
以上只是记者的遐想。
但上述情况却真实发生在广东因赛品牌营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因赛集团”)身上。
10月20日,因赛集团更新了IPO申报稿,欲登陆创业板,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21135355 股,不低于发行后总股本的25%。
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初,王明子(王明子系因赛集团实际控制人王建朝、李明的女儿)大学毕业,希望在互联网广告行业尝试自主创业。王明子了解到因赛集团子公司阿拉丁的注销计划后,决定向因赛集团购买该公司股权。2015 年6 月26 日,因赛集团与王明子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将因赛集团所持的阿拉丁100%的股权转让给王明子,转让价格为434.38 万元。
▲数据来源:招股说明书
讲述完上述插曲,我们来看看因赛集团这次过会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具体问题。
历史沿革不清晰
招股说明书显示,因赛集团成立于2002年9月,由王建朝、李明(截至2017年10月20日,合计持有因赛集团76.77%的股份)出资100万元设立。
值得注意的是,在因赛集团股改时,橙盟投资和因赛投资出现在其股东名单中。
那么,橙盟投资和因赛投资何时入股因赛集团?入股价格多少?
另外,招股说明书显示,因赛集团的控股股东为因赛投资,而因赛投资的股东为王建朝、李明。
为何王建朝、李明要设立一家机构入股因赛集团?
同样困惑的是,记者查询招股说明书发现,因赛集团未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其历史沿革。
更令人不解的是,记者查询招股说明书发现,在因赛集团现金流量表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栏目项中,其2014年-2016年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分别为28万元、2797.56万元、85877469元。
上述资金是谁投资入股因赛集团?为何不披露因赛集团的历史沿革?这当中是否存在隐情?
未备案私募基金突击入股
因赛集团还存在突击入股等现象。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6年5月31日,旭日投资以4.65元/股的价格入股因赛集团;2016年9月,科讯创投、汇德投资、星辰鼎力、陈岱君、李英东等以11.95元/股的价格入股因赛集团。
前后相差仅仅5个月,为何入股价格相差2.57倍?
值得注意的是,因赛集团在2017年3月21日首次披露招股说明书,显然,科讯创投、汇德投资、星辰鼎力、陈岱君、李英东等属于突击入股。
为何因赛集团在申报前夕引入创投机构和自然人股东?
因赛集团在招股书中称,2016 年初,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希望通过引入一批外部投资者,进一步夯实企业的经营资本。
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在IPO前夕引进创投机构和自然人股东,很可能是由于企业的现金流出现了一定的问题,急需补充现金。另外,更多的资金进入企业,可以使企业的估值变高,从而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募集更过的资金。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显示,汇德投资于2016年12月27日在备案私募基金,而其在2016年9月12日入股因赛集团。换言之,汇德投资还未在基金协会备案的情况下已经入股因赛集团。
那么,汇德投资入股因赛集团时,其使用的是自有资金还是募集来的资金入股?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汇德投资使用自有资金入股因赛集团,那么其入股没有问题,但若汇德投资是用募集来的资金入股,那么汇德投资还未在基金协会备案的情况下就开始募集资金,显然汇德投资已构成非法集资。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怪异”
除了上述问题,因赛集团的成长性也不高,且在无存货的情况下,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却不相同。
招股说明书显示,因赛集团2014年-2016年的营业收入为21616.8万元、18263.65万元、29867.38万元,其中因赛集团2015年的营业收入较2014年减少3353.15万元,下降幅度15.51%。而其2014年-2016年的净利润分别为3149万元、3437.29万元、3471.23万元,其中2015年净利润增长率较2014年增长9.15%,而2016年较2015年却仅增长了33.94万元,增长幅度只有0.99%,成长性不高。
招股说明书显示,因赛集团2014年-2016年的流动比率分别为2.32、3.77、2.8,速动比率分别为2.29、3.67、2.75。
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区别在于存货是否剔除。但令人不解的是,招股说明书显示,因赛集团2014年-2016年处于无存货的状态。
那么,为何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不相等?因赛集团是如何完成这个“壮举”的?以上所有问题,截至发稿因赛集团未回复。
新闻推荐
原标题:康联集团退出交银康联人寿外资股东生变[摘要]2018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交银康联人寿核心和综合偿付能力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