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非的手工艺品展示。
3月20日,彭雪非在为柚子造型的手工艺品上色。贴着“福”字的金黄色柚子、卷着叶边儿的年糕、橙红闪亮的福橘、喜庆的开门大吉,还有隆都民俗水彩画……这些带着隆都文化特色的手工艺品全都出自沙溪圣狮村手创达人彭雪非的一双巧手。3月20日,记者走进彭雪非的“有间画室”,小巧的画室因琳琅满目的手工物件而充满惊喜,每一处都保留着隆都人的记忆,洋溢着浓厚的隆都味儿。
手造留得住的隆都记忆
1988年出生的彭雪非是沙溪圣狮村人,2015年从美术教育专业毕业后,回乡在圣狮村委会工作。
村委的工作让彭雪非对圣狮的历史文化和隆都文化有了更深地了解,平日里喜欢绘画和手创的她渐渐萌生了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展现隆都文化的念头。“隆都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我想发挥所长,把隆都民俗风情和文化特色做成手工艺品,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印记。”2018年底,彭雪非辞去村委工作,开办画室,从事绘画和手创。
手创的主题是隆都特色食物和民俗风情,创作灵感源于生活。“我最初制作的手工艺品是柚子,我看到家里摆放的柚子,便尝试着把它做成饰品。” 制作需要花心思,彭雪非对比了多种材料后选择质地轻盈柔软的轻粘土,灵巧的手指配合着工具熟练地捏出造型,待两三天的风干定型后,涂上丙烯画颜料和光油,使其色泽饱满光亮且不易褪色,“成型的手工艺品很轻,并且保持一定的柔软度,不易变形破损。” 彭雪非的手工艺品很受当地人青睐,购买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人在微信下单。
从去年9月起,彭雪非在圣狮小学开设手工公益课堂,每周一堂课,教一二年级的学生,“我教他们捏隆都特色食物的饰品,还会根据时令或节日教他们做帽子、月历等,孩子们很喜欢。” 彭雪非边介绍边展示手机相册里孩子们的佳作。
修复旧物还原民俗风采
在画室一角放着一对有点变型、表面破损的红灯笼,这是圣狮村用了近30年的民俗活动道具,彭雪非要赶在四月八举办前将灯笼修复回原貌。旧物修复是彭雪非的特殊技能,运用美术技艺和动手能力,让有记忆、有历史的特色物件拂去岁月的尘埃,焕发新风采。
修复灯笼首先需要清理破损处,并保存原色块以备后用,以前的灯笼是纸糊的,彭雪非用相近的宣纸和蚊帐布等材料修补破损处,一点点恢复原状。最具挑战性的步骤是配色,彭雪非需对比着原色块调色试色,确保新调的颜色和原色几乎无差才能上色,“这种复古的、陈旧的红色很难调,要反复对比着试,我修复一对灯笼需要一周时间,精良的修复过程是很繁琐的。”
在即将举行的四月八活动中,彭雪非特意设计了陶瓷碗碟等手工艺品作为活动纪念,还有几个大学毕业回村工作的年轻人帮着一起做四月八的文创工作,“我去年开始跟非姐学画画和木雕,从门外汉到现在能独立完成一个木雕作品。”今年21岁的白进耿去年加入村委会,是文创队伍的新人。
从2011年起,圣狮村注重发挥文化软实力,积极引进有艺术特长的大学生回乡助力文化产业发展,“我希望今后无论画室还是村的文创产业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组成团队,做有趣的手工艺品,展现圣狮特色和隆都文化魅力。” 彭雪非说。
文/图 见习记者 王欣琳
新闻推荐
投入更大 地位更高 收入更多 今年高职扩招100万人,两会传递职业教育新动向
据新华社电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今年高职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并传递出职业教育改革的诸多新动向。财政加大投入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