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3批登陆科创板的上市企业必定是优中选优、既有利润又有规模的企业。”近日,中科沃土基金董事长朱为绎就科创板话题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朱为绎认为,科创板需要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因为科创企业的技术成果,最终要得到市场承认,才能生存壮大。
科创板需要市场认可度高企业
南方日报:科创板需要什么样的企业?
朱为绎:中国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强调,在上交所新设科创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其中,突破核心技术,也就是说科创企业需要自主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新技术。而市场认可度高,是指科创企业的技术需要获得销售收入和商业化并最终盈利。虽然科创板对上市企业的盈利没有硬性要求,但从长远来说,企业需要盈利来维持生存发展。
注册制下市场主体各司其职
南方日报:注册制下,科创板中监管和市场职责如何厘清?
朱为绎:注册制如同“自由恋爱”,审核制则是父母之命的“拉郎配”。“自由恋爱”就是市场主体通过自由市场博弈定价,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如同运动员和裁判员,政府负责事前规则的制定和监管规则的执行,但不为企业的行为进行背书。
审核制的弊端在于企业通过了IPO审核,投资者就会认为企业获得了政府背书。监管方面也因为承担审核的责任,顾虑太多。但注册制下,政府只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企业和证券市场中介机构各司其职,参与各方按照各自的职责承担责任。企业是信息披露第一责任人,应当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保荐人、证券服务机构对发行人的信息披露承担把关责任。
审核制下,企业上市的预期不明确,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扰。但注册之下,企业能否上市与上市的时间是明确的。此外,注册制下,企业上市的发行价格完全由市场博弈决定。2014年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后,大部分新股基本都默认新股发行市盈率不超过23倍,这就对部分企业融资有影响。
南方日报:科创板如何错位竞争?
朱为绎:新三板一直是一块实验田,虽然目前新三板的流动性不尽如人意。新三板期待多年的改革,如公开发行、降低投资者门槛、公募基金入市、保荐机构跟投等规则,都将在科创板中一步推进到位。科创板与新三板一脉相承,未来科创板成功的关键就是建立在吸收新三板的经验和教训上。未来创业板、新三板能否改革成功需要科创板的先行先试。
科创板估计最快7月正式开盘
南方日报:科创板推出的进度如何?
朱为绎:在招股说明书公开后,如今科创板已可正式申报。券商根据招股说明数据制作申报材料,券商工作完成后还需证监局辅导备案。证监局辅导验收程序完成后,3月底会有第一批申报。按照3个月的最低审核周期,从目前看,估计最快到7月1日正式开盘。
理论上八九月开盘的可能性较大,具体操作还取决于实际情况,同时也取决于申报企业准备的质量和程度。
年内科创板不会大规模扩容。理论上,注册制下只要符合条件就能上市,但是因为科创板的门槛很高,这就使得企业不会特别多。但企业不必赶着进入科创板第一批上市名单,当务之急是尽量把工作做扎实一点。
未盈利企业可采用市销率评估
南方日报:科创板未盈利的企业怎么估值?
朱为绎:纳斯达克和港交所对新经济企业、亏损企业有一套成熟的方法,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标准。
传统的企业,有利润和净资产,可以用市盈率、市净率来估值。新经济企业,可能没有利润,甚至净资产都很少,就不能用传统的市盈率和市净率来进行估值,需要采用新的指标如市销率估值法(PS估值),以股价除以每股销售收入或用总市值除以主营业务收入。
盈利很容易被操控,但销售收入相对稳定,是可以量化、不易被操控和很容易被验证的数据。前三批登陆科创板的上市企业一定是优中选优的,是既有利润又有规模的企业。南方日报记者黎华联
新闻推荐
全球经济进入复苏周期,无论是美国股市还是A股,投资的热度都在升温。科创板申报的开启,更为中国优秀的高科技企业提供了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