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认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互联网等科技革命越来越能激发出人们的灵感,服务创新业态将层出不穷。
“但是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仍要看成本与收益,这是绕不过的话题。”赵萍说,倘若只是一种消费现象,没有一定量级的市场规模、盈利模式、时间检验,可能还无法马上将其称为一种新兴服务消费。
另外,上海市商业经济学会会长齐晓斋表示,互联网推动了“社交消费”,市场也乐得“投其所好”。上述小众消费现象的背后,除了90后、00后年轻人可能喜欢猎奇新事物以外,也有商家借助新媒体、新平台进行营销传播的考虑。马川也认为,“社交消费”新鲜、有趣、互动性强,这都是吸引年轻人的地方,但社交话题和热点来得快、去得快,很多时候是游戏、跟风和炒作的产物,很难成为一种稳定的、持续的消费模式。
出于新奇,复旦大学生小许最近为“压力山大”的考研室友购买了一次夸人服务,5分钟夸下来,小许并不太满意,主要是还不怎么了解“客户”需求就泛泛而夸。“舒缓压力的效果有一些,但不会第二次购买了。相比下来,还有更多更有针对性的解压方式。”小许说。
新华社上海3月24日电
新闻推荐
日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指出,1-2月份,房地产投资有所加快。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