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热点 今日股市 金融信息 产经信息
新岭南 > 财经 > 产经信息 > 正文

成为映照人类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镜鉴 英国“脱欧”进程折射出什么?

来源:江门日报 2019-03-30 07:59   http://www.kcqsx.com/


3月27日,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在议会下院进行首相问答。新华社 发

据新华社伦敦3月29日电3月29日是英国原定的“脱欧日”,尽管“脱欧”日期已正式推迟,但这一天仍将在围绕“脱欧”的争吵、迷茫与愤怒中度过。

自2016年6月“脱欧公投”以来,“脱欧”进程就始终牵动各方神经,成为观察西方体制、经济全球化与地区一体化进程的窗口,也成为映照人类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镜鉴,引发人们深思。

本质是英国自身的发展与民生问题

英国“脱欧”,究其本质是近百年来在地缘影响力上不断衰落的英国主动调整自己与欧洲及世界的关系,以及重新校准自身定位的一次最新尝试。这一尝试的背后,是延宕数百年的英国与欧洲关系问题,但更是英国自身的发展与民生问题。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不平则鸣。只要在英格兰北部的传统“锈带”地区走一走,和当地的老人们聊一聊,你就能感受到老工业基地衰落给英国人带来的困顿与愤怒。

斯托克是英国“脱欧票”比例最高的地区之一,当地人对自己的收入过去十年没有增长颇为不满。数据最能说明这种愤怒的来源:英国“最支持脱欧地区”居民的年收入比“最反对脱欧地区”要少40%。

这种情绪肇始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积累于中产阶级的收入增长停滞,加速于移民涌入与难民危机的冲击,最终在“脱欧”事件上发作。

英国领导人也意识到这种愤怒与不满。首相特雷莎·梅曾几次强调:“"脱欧"绝不仅仅是英欧关系变革的问题,而是要改变英国国内现状的问题,特别是对那些感觉被"抛弃"的人来说。”

利益博弈让“脱欧”成了政治赌局

用全民公投的方式决定是否“脱欧”,这是英国政客一系列政治赌博的开始。成竹在胸的卡梅伦政府本意是将全民公投作为政治施压手段,却没想到点燃了民意的火药桶。一些媒体评论:西方“民主之母”遭遇民主之困。

许多人投票时并非投给英欧关系,而只是要用手中的选票表达他们对现状的不满。

社交媒体上更容易得到传播的是“情绪”而非“事实”,右翼政党领导人用“脱欧后英国每周能省下3.5亿英镑”等谎言煽动民粹情绪,这些因素一同导致了政客们的失败豪赌。

英国启动“脱欧”谈判后,保守党内、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联合王国的各部分都围绕“脱欧”出现争斗,英国民众、舆论及政坛都被“脱欧”深深撕裂。

一些政党在“脱欧”辩论中“为反对而反对”;苏格兰地方政府趁机提出“苏格兰独立二次公投”议题,并在英国与欧盟谈判陷入困境之际几次要价。

近来,英国执政党与反对党内均出现“反叛议员”,他们在议会下院结成独立团体,以“独立议员”身份投票。一些议员说,他们无法忍受所在政党在“脱欧”问题上盲目按政治站队、不顾人民利益。可以说,“脱欧”这样涉及重大国计民生的政治决策已经被党派与利益团体绑架。

地区一体化与国家诉求出现适配难题

在加入欧盟40多年后,英国为何对欧盟失去兴趣?伴随着欧盟一轮轮的东扩,欧洲一体化发展进入“深水区”。扩张虽然使一些老成员的经济受益,但成员国之间的经济水平与价值观差异也导致冲突与分歧,利益博弈不断冲击团结精神,欧洲一体化之梦与国家本位主义也屡屡碰撞。

从债务危机重创欧元区,到难民危机引发欧盟内部争吵不休,从高福利难以为继到失业率居高不下,从民粹势力在欧洲多个国家抬头到“黄马甲”式街头运动此起彼伏……欧洲大陆的窘境,令海峡对岸的英伦三岛离意渐生。

分歧的种子其实早已深埋。过去数十年中,英国公众对欧盟制定的单一货币、统一欧洲等宏伟目标反应冷淡。参加欧洲议会选举的投票率不足30%,英国是欧盟成员国中投票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而欧盟制定的一体化产业和贸易政策又让服务业密集程度全球最高国家之一的英国感到不适。

经济全球化的问题难以靠“逆全球化”解决

某种程度上看,英国“脱欧”是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一些选择“脱欧”的英国人认为,全球化并未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人员与资金的自由流动、科技的迅猛发展反而让他们曾经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他们觉得自己被全球化“背叛了”。

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无法靠“逆全球化”来解决。在当今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英国“脱欧派”对“重新拿回主权、边界与金钱”的热情也没办法让他们和欧盟说分就分,这才有了频频陷入泥潭的“脱欧”谈判。

虽然英国领导人多次强调,“脱欧”并非要关闭大门,而是为了更好地拥抱世界,但选择“脱欧”已为英国的经济与政治发展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包括汽车制造在内、与自由贸易协议密切相关的一些产业已经或正打算撤离英国。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日前发布的一份报告称,自“脱欧”公投以来,金融服务业约有1万亿英镑资产和7000个工作岗位正从英国转移到欧盟其他国家。

“脱欧”带来的不确定性让英国付出了代价,这些代价究竟是否值得承受,每个英国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如今,“脱欧”日期延迟,相关代价自然而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能改变多少英国人的立场,谁也无法做出判断。

相关新闻

囤货、改国籍、迁公司

——英国人提前进入“脱欧时间”

尽管“脱欧”确认推迟,但谨慎的英国人却早已开始为“脱欧”做着准备。一些民众开始储备食物和药物、申请加入欧盟国家国籍、到欧洲大陆注册公司等,以应对“脱欧”可能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影响。

“"脱欧"已经演变成一出丢人的闹剧,”阿曼达·霍普金斯近日在议会大厦前一场抗议“脱欧”的大规模游行中告诉记者,“我知道很多人已经开始囤积货物和食品。面对不确定性,我也考虑这么做。”

比霍普金斯领先一步,凯蒂·布鲁克斯早已储备了可以维持几个月的食品。“目前情况依然难以预料,谁也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如果情况变糟,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很容易受到影响,尤其担心物价波动。我只能提早采取行动。”布鲁克斯说。

英国天空卫视3月初进行的最新民调显示,在受访的英国民众里,近三成人计划或已经开始囤积食物。

英国坎塔尔媒体咨询公司本月早些时候发布的最新市场报告说,80%的英国消费者担心超市食物和饮料的价格会受“脱欧”影响而上涨;不少零售商已在囤积保质期长的货物,且不再从西班牙等欧洲国家进口新鲜蔬果。

囤药也成为一种必须。《卫报》报道,英国卫生部签署了两份预订仓库空间的协议,用以额外储备药物。

亚历山大·谢登的两个孩子都患有糖尿病,需要每天注射胰岛素。他告诉记者,英国不生产胰岛素,孩子的药全都进口自丹麦。但胰岛素保质期短、对储存条件要求高,过去他只储备10天的用量。眼下,他添置了一台冰柜来储备更多胰岛素。

除了货物短缺,“脱欧”还可能意味着英国人无法再像现在这样享受自由出入欧洲大陆的便捷,这也令不少民众感到难以接受。

在运输公司工作的英国人马特·汉斯告诉记者,如果因为“脱欧”导致前往欧盟国家不再自由,他将考虑更改国籍,以便申请其他欧盟国家的护照。

《泰晤士报》援引的数据显示,自2016年“脱欧”公投到去年底,加入欧盟其他国家国籍的英国人数量翻了一番还多,从6000多人猛增到1.5万人。最受英国人欢迎的入籍国家是德国,其次是法国、比利时和荷兰。

“脱欧”的不确定性还影响到英国企业、资本和劳动力布局,牵动创业者的心。

在英华人陈晶妍与她的英国丈夫3年前共同成立了一家叫作“俏皮大熊猫”的公司,专门生产高端卫生纸。在英国首相特雷莎·梅的“脱欧”协议今年1月份首次被议会投票否决前,陈晶妍和丈夫就在欧洲大陆注册了一家新公司。“我们真不知道未来将会发生什么,"脱欧"的不确定性太大,我们能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准备。”陈晶妍说。

由于“脱欧”前景不明,索尼、空客等制造业巨头均已表示可能将欧洲总部或工厂迁出英国。

新闻推荐

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汽车业界专家“驭”见未来30年后的汽车会是一个“大电脑”?

30年后汽车会是什么样子?拥堵等出行难题能够解决吗?甚至我们还需要买车吗?在博鳌亚洲论坛2019年年会上,汽车业界专家“驭”见...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成为映照人类社会发展经验教训的镜鉴 英国“脱欧”进程折射出什么?)


 
频道推荐
  • 996工作制持续刷屏朋友圈 你们说的都有理,我搬砖去了……
  • “淘宝吃货”为食客导航优质农品 将发布150个城市美食地图
  • 地头价4.5元/斤,“荔浦砂糖桔”高品质的秘诀是什么?
  • 区长任“园长”“一门式”服务助力产业大发展
  • 险企管理层春季大腾挪:超15家换高管 诚泰变动最频繁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