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哪天?漫画财经王建明
深圳商报/读创记者 吴玉函
4月已至,市场降准预期越来越强烈,上周五就有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9年4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对此,央行通过官方微博罕见地在深夜进行了辟谣。不过,业内人士认为,4月份降准仍然是大概率事件。
4月基础货币面临万亿缺口
从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来看,流动性仍然是持续收紧态势。4月1日,根据央行公告,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政府债券发行缴款等因素的影响,不开展逆回购操作。鉴于当天无逆回购到期,人民银行实现零投放零回笼。至此,央行已经连续第九个交易日暂停逆回购。
值得注意的是,4月MLF到期规模较大,且同业存单到期规模大,月中和月末时点流动性压力较大。中信证券固收分析师明明指出,4月是传统缴税大月、支出小月,在假设外汇占款仍然保持小规模波动的情况下,财政存款和MLF到期因素使得基础货币面临约1万亿元的缺口。此外地方债加速发行,流动性扰动不可忽视。4月份流动性压力较大,为降准打开了空间。
中泰证券研究所固定收益研究团队根据基础货币缺口进行测算,衡量降准的必要性和幅度,认为1月份降准释放的资金已经花完,超储率已降至相对低位,如果不降准,第二季度仍会造成5000亿元的基础货币缺口。因此,该机构判断用降准的方式对冲基础货币缺口可能仍是央行的最优选择,央行可根据3月份金融数据的情况选择4月降准信号的强弱,但在4月17日MLF到期前降准仍是大概率事件。
民生证券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认为,4月上半月降准落地迫切性不强,目前MLF的余额不高。4月下半月至5月上半月降准落地概率大,一是4到6月MLF到期量大,累计到期量近1.2万亿元,为降准置换MLF提供良好时间窗口;二是4月和5月为税期,税款入库造成流动性收缩效果,客观上需要补充流动性。
基本面仍然是降准主要因素
从基本面来看,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3月制造业PMI回升至50.5,非制造业PMI回升至54.8。业内认为,3月制造业PMI回升幅度有些超市场预期,金融条件改善支撑了PMI回升,季节性因素也有影响。中长期来看,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
中信证券固收分析师明明指出,降准出发点仍然是基本面。尽管3月PMI数据大幅回升,但是持续性仍待观察。宽货币政策是否延续和更进一步仍然依赖宽信用效果和基本面情况的变化,当前存款速度偏慢、工业数据继续下行仍然是支撑降准的主要原因。目前宽信用的效果正在逐步显现,金融数据、实体数据出现了一系列分化,下一次降准政策的落地很可能会等待一季度实体和金融数据的公布,如果数据仍然体现出实体经济疲弱,降准将较快推出;若一季度数据有所回暖,降准政策可能会延迟到二季度末以应对年中流动性需求。
基于基本面和流动性缺口两个角度,明明认为二季度降准概率较大,时间点可能是一季度数据公布后(4月),另外二季度末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窗口。此外为加强利率走廊机制的有效性、应对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和通缩、加快推进双轨并轨,仍然有必要下调政策利率。从数量政策和利率政策的配合来看,可考虑降低数量政策的使用频率,同时适时运用利率政策,从而避免短期利率和市场流动性波动加大的问题。
新闻推荐
交通银行“地方政府柜台债”: 为打造“最佳财富管理银行”再添新砖
近日,经财政部统一部署,首批地方政府债券柜台业务试点开办。交通银行作为首批试点承办银行之一,在北京、浙江、四川地区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