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黄青山
近期各大银行年报纷纷报捷,其中招商银行年报更是成为实体银行业的一道风景。 3月22日,招商银行发布2018年年报显示,2018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2485.55亿元,同比增长12.52%,净利润805.60亿元,同比增长14.84%。招商银行去年一年的利润超过世界级IT巨头华为的年净利润(593亿元),招行更以客户规模摘下了银行业的“零售之王”。
以招商银行为代表的实体银行用业绩证明,实体银行在大数据时代并不是一条又笨又大的恐龙。经历了互联网金融的洗礼,实体银行业具有更强的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实体银行仍然是金融业的主力军和压舱石。
一段时间以来,互联网金融平台风起云涌,P2P平台野蛮生长,实体银行面对大兵压境。甚至有知名人士断言,实体银行是大数据时代的恐龙,可能会走向消亡。但经过近几年的同台竞争,大浪淘沙,实体银行仍然活下来了,而且整体上交出好业绩,活得有质量有前景。年报显示,平安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大银行正成为投资市场的优质资产包,而一大批中小股份制银行也有精彩的业绩答卷。
P2P等互金平台为什么没有撼动实体银行,重要的一条是,实体银行业具有强大的风控模式和资产防火墙,而P2P大多跑马圈地,监管失范,普遍缺少风控的制度体系和刚性约束。当一个行业变得没有底线和红线,就随时会一触即散,一触即倒。
今年3月27日,千亿平台团贷网告急,实控人唐军投案,涉事上市公司紧急停牌。这家号称民营互金第一品牌的P2P带给投资人的只有痛苦指数。
脱离了有效监管只能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互联网是载体,是壳是形,而自律监管是生命线,是内涵是精气神。只有神形兼备,才能立于大千世界,接受风雨洗礼。
许多P2P公司租个写字间,几台电脑几个员工,建个客户端,就自称是互联网金融的新星。一些P2P平台既没有管理创新,也无产品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只能沦为披着互联网金融马甲的高利贷公司。当初放手发展P2P,寄望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可是一个连客户本金安全都难以保证的平台,又如何指望它为实体经济输血。
其实守正和创新两者相辅相成。在远离红线,坚守底线,不碰高压线的原则下,融入互联网、大数据和智能金融的平台,才是守正之道,这正是实体银行的自我修复、自我变革之路。
实体银行与P2P相比赢在何处?答案是,赢在风控能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大数据创新能力。以招商银行为例,近年通过大数据大力发展普惠金融,这是驱利性主导的P2P平台无法比拟的。2018年该行零售客户数达到1.25亿户,较上年末增长17.61%。也就是说,一家银行服务着1.25亿消费者的吃喝住行游,靠着融入大众生活蓄积了涓涓细流。
目前金融业面临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人类开始进入智能时代,实体银行创新进入大数据时代。但这种创新必须基于真诚服务客户,满足客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绝不是玩概念贴标签的伪创新假创新。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赛男上海报道作为民资活跃之地,在这轮科创板热潮中,浙江企业的动作不可谓不迅捷。4月2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