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9年4月4日,银行业2018年年报披露已经步入后半。作为上市银行中数量占比最大的城商行,目前21家上市城商行中已经有12家年报披露完毕,其中港股上市的11家城商行中,除锦州银行宣布延期发布年报外,其余10家城商行均披露年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10家港股上市城商行2018年年报,提取资产规模、净利润、不良率三组数据,对比10家银行2018年整体业绩,如下图:
2018年对银行业来说是不轻松的一年,但从年报成绩看,大行表现优秀,营收与利润增速稳健,资产质量整体向好。但面对经济下行与监管调整,不同于大行的强大的抗击风险、业务适应与调整能力,中小行在这一轮银行业转型中所承受的压力一直受到市场与行业的关注。从年报业绩看,2018年对城商行来说,并不够“友好”。
从整体情况看,由于盛京银行资产规模在2018年的缩水,盛京银行资产规模滑落至此次10家港股上市城商行中的第二位。而徽商银行资产规模由于贷款、垫款和投资的快速增长,一跃成为10家披露年报的城商行中资产规模最大的一家,同时也是净利润最高的一家。
8家不良攀升 不良核定趋严为主要因素
有些出乎意料的是,10家披露年报的港股上市城商行中,有8家在报告期内不良率上升,只有两家实现不良率微降。
其中,中原银行、郑州银行、甘肃银行3家银行不良率均较同期上升0.5个百分点以上,并超过2%,不良率存在较大程度下滑。其余七家城商行不良率均保持在2%以下,其中重庆银行、天津银行、盛京银行、哈尔滨银行、江西银行五家上市城商行不良率上升范围在0.01——0.27个百分点以内。
从各行年报中给出的解释看,[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的监管政策影响为普遍提及的理由。而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监管要求的提升对加快资产质量风险暴露,减轻历史包袱,为银行业资产质量长期改善有利好影响。
而为了应对不良认定标准趋严所带来的不良攀升,10家银行中有5家较大幅度提高了拨备覆盖率。
4家净利润下降
同样有些意外的是,在大行普遍出现利润增速趋于平稳或放缓的情况下,城商行所面临的现实更为严峻。10家城商行中,有4家出现了净利润的下滑,并有其中的3家,包括中原银行、郑州银行、盛京银行净利润下行幅度超过30%。
盛京银行年报中指出,银行业所面临的环境依然严峻,国际经济实力错综复杂,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经济在去杠杆、强监管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实体企业还是金融行业都面临转型调整的压力。而这份压力无疑也给城商行更大的经营压力。
同样从中原银行的年报中,也可以看出区域性城商行所面临的压力,在2018年,中原银行优化资产覆盖结构、拓展服务渠道、控制成本等多层面提升经营效率,2018年实现营收167.8亿元,同比增幅31.0%。拨备前利润98.26亿元,同比增幅39.2%,但拨备后净利润降幅37.1%。也可见区域城商行所面临的历史包袱或仍较重。
新闻推荐
银行系金融科技标配成本观察金融科技投入增幅超八成60万招不来一个架构师21世纪经济报道本报记者叶麦穗广州报道导读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