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菜鸟网络自主研发的新能源快递无人车在河北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每天都有不少外卖配送员穿梭在街头巷尾,为客户取送外卖。
▲位于呼和浩特东站的无人超市配备无人货柜、无人结账一体机等设备,旅客在体验线下购物的同时,也可扫描二维码访问线上网站。
制图/罗灿
2018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6.2%,连续五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中国经济正步入消费主导的新发展阶段。今年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
科技的进步拓展了新的消费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无人超市”“网络支付”“网络外卖”“无人机快递”……这些原来存在于“未来”的名词,如今成了现实。健康化、家庭化、追求精神消费等新的消费理念正在形成,从“面子”消费转向“里子”消费,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能提升生活品质的消费品类,大众消费进入新阶段。
新消费催生新职业
今年32岁的胡功苗,是百世快递杭州转运中心的一位“运力专员”。在人工智能调度引擎的协助下,胡功苗管理着62条发车路线和20个线路承运商,每天可以为转运中心省下10万元。
“运力专员”是一个崭新的职业,是在新消费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主要职能就是尽可能优化调度车辆,合理匹配人、货、车和线路,从而降低公司运营成本。
就业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新经济潜力的重要指标。从新就业的趋势中,可以看到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转型双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吸纳就业的能力越来越强。
消费个性化、零售社交化、线下突围、OEM、ODM精品电商……消费升级一日千里,新的商业业态标志着在移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推动下中国“新消费时代”的到来。
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拥有超过八亿网民,98%的网民使用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用户接近六亿,中国的网上消费与智能手机、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同步,迅速崛起。我国网络零售品质不断提升,有力驱动了消费升级。2018年,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9万亿元,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2%,较上年提升7.3个百分点。在规模增长的同时,新旧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线上线下融合、业态模式创新、质量服务提升等新动能加速形成。
2018年,中国快递年业务量突破500亿件,自2014年开始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快递行业成为新经济的代表和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力量。2016年至2018年,中国快递员数量增长了50%,总数量已经突破300万人。
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消费风起云涌,从足不出户的外卖美食到自动买单的“无人超市”;从挥舞指尖的移动支付到“即刻响应”的智能家电,新技术引爆新产业,新业态激发新活力,新模式拓宽新路径,新消费缔造新变革。传统产业需要充分借助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创新能力,畅通消费端与供给端的对接。
胡功苗说,他并不用担心被人工智能抢了饭碗,因为智能调度引擎给出的方案虽然能精确地计算出货型结构、车辆仓位等,但无法判断天气异常、车辆故障等客观因素造成的车辆不平衡,通过人工进行识别反馈可以得出更合理的智能调度方案。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课题组披露,2018年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创造了4082万个就业机会,同比增长10.89%,其中包括1558万个交易型就业机会、2524万个带动型就业机会。
新技术赋能新市场
晚上9点,云南昆明一处普通工厂里,两只狗肆意撒着欢儿。许兆英拼完了一天的玫瑰花瓣,才想起来没有吃晚饭。自从2015年大学毕业后,她每天与花香为伴。一旦扎进玫瑰花海里,她常常忘记了时间。
从传统的鲜花工厂里的销售员到互联网鲜花产业的创业者,许兆英与十多位90后年轻人一起,独辟“永生花”的网上销售路径,通过互联网掘金市场。
相对于传统的鲜花工厂和普通的网上模式,许兆英的“永生花”在短时间内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
“新消费时代”意味着以消费者为中心重新定义品牌产品组合,重新构建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逻辑和链条。在这个时代,新生代消费者成了消费主力,同时也在移动互联网空间中占据着最大的话语权和流量高地。为了融入他们,越来越多的品牌研究年轻一代的生活态度与消费偏爱。
80后、90后群体正成为中国消费“主力军”。他们的消费主张和个性化需求正引领中国消费,并成为全球消费风向标,这给商家带来商机。
90后新生代消费者崛起,成长于物质充裕年代,高度互联网化的他们,拥有不同于以往的消费观念与需求。另一方面,80后步入新的人生阶段,消费理念更加成熟,消费品质进一步上升,消费偏好也从个人关照开始转向家庭关照,关注的消费品类型也正在发生变化。
商务大数据监测显示,我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呈现几个特点:在质量和服务上更有优势的B2C模式市场份额达到62.8%,较上年提升4.4个百分点。智能手表、智能音像、翻译机等智能产品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同比增长超过80%;社交电商、小程序、短视频等电子商务新模式新业态取得快速发展。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赵萍分析指出,创新型产品和服务消费是今年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随着人工智能、互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技术日趋成熟并应用到传统家具、家电和汽车类耐用消费品领域,这些消费品增长空间巨大。
健康化、家庭化、追求精神消费等新的消费理念正在形成,从“面子”消费转向“里子”消费,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能提升生活品质的消费品类,大众消费进入新阶段,主要表现在:
——个人生活品质提升:医药健康、美容护理等品类快速增长。“健康”这一品质生活的前提开始成为“常识性”需求,新消费群体越来越关注自我生活体验。
——家庭生活品质标准更新:消费者在消费预算中愿意为家装家饰分配更多比例,3C数码类消费品快速崛起。
——个性化消费崛起:在新消费时代,为更好的设计买单这一消费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成为一个重要的消费趋势。
——从本土消费到消费的全球化,线上消费拓展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买遍全球,成为中国新消费时代的常态特征。
新业态激发新活力
今年春节前夕,北京侨福芳草地购物中心的下沉广场变身非遗手作市集,春联、剪纸、中国结、印章、京绣等各种传统手工艺齐聚一堂,非遗传承人亲临现场,让人们在逛商场时有了更多文化体验的乐趣……从单一商品消费到商品和服务消费并重,从简单流通方式到多种业态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北京已由商品消费主导转型为服务消费主导,由速度型向质量型转变,消费升级特征进一步显现。今年,北京总消费预计增长7.5%左右,服务消费占总消费的比重将达到55%左右。
新技术的突破推动着新产品的出现,还推动着新业态的崛起,比如体验店、智能店、无人店,都是为了适应新消费习惯,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有统计显示,2018年,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消费占比已经达到22%。
商务部市场运行司副司长王斌指出,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规模看,我国目前稳居世界第二位,与美国零售与餐饮业销售额的差距进一步缩小。2019年,消费市场承压较大,消费增速仍有可能进一步放缓。但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大市场,其中有4亿中等收入群体,蕴含着大量的消费升级需求。
近期,十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优化供给推动消费平稳增长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方案》,推出包括促进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消费、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等24条具体政策举措,多措并举促消费,这将对稳定消费发展势头,实现今年消费市场良好开局发挥重要的作用。“预计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继续处于平稳较快的增长区间。”王斌表示。
2019年,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的大红包来了,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增收:首先是稳增长保就业促增收,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其次是减税降费促增收,新的减税政策有效减轻居民的生活负担,增强了人们的消费意愿。再次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促增收,确保财政基本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推动实施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等重点群体增收激励计划,研究制定居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促进新消费还须进一步改善市场消费环境。我国不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强化消费领域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重要商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对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打击力度,建立健全旅游等领域服务和收费的标准,推动便捷支付方式推广升级,促进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让群众能够放心消费、便利消费。
延伸
吸猫遛狗风行
互联网催热“宠物经济”
“我们一起学猫叫,一起喵喵喵喵喵……”伴随着“洗耳”的歌声,各大社交平台上的宠物视频是互联网上最受欢迎的内容之一。由互联网带动的萌宠风潮席卷而来,受到年轻网民的追捧。与此同时,宠物流量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由宠物消费带来的“宠物经济”“它经济”,成为新消费时代的特征之一。
有数据显示,中国宠物数量从2010年的9601万只增加到了2017年的1.68亿只,宠物家庭占比达到17%。此外,喜爱猫咪的“吸猫”人群达5000万人,消费者规模近3000万人。
宠物何以广泛“俘获”线上和线下的人群?专家表示,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宠物经济及宠物消费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日益增长的单身人群和老龄化程度也间接推动了“它经济”的发展,通过养猫狗等宠物以寄托情感,正成为新的消费和生活习惯,宠物对于主人的意义也从“附属品”向“陪伴者”转化。
围绕着养宠热,一系列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商业活动撑起了超过千亿元的市场规模。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达到1708亿元,比2017年增长27%。到2020年,这一数字有望达到2000亿元。《2018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猫狗饲养者的人均单只宠物年消费金额达5016元,平均每月超过400元。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宠物经济也衍生了更多新的突破口,商业模式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近年来,基于宠物形象的衍生创作与创意层出不穷,受到了年轻消费群体的喜爱。从宠物表情包到影视、动漫、图书和游戏等衍生产品,呈现持续增长趋势。
此外,宠物产品及服务的丰富开拓了不少新“脑洞”,智能宠物用品、宠物摄影、宠物潮牌、宠物家具定制等新产品拓展了宠物经济模式,也代表了宠物经济从原本的“陪伴+互动”模式,变成更丰富的一站式简单饲养模式。
观察
新零售迎来新消费红利时代
是创新还是坚守,以哪种模式创新,成为每个零售企业思考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数据驱动和科技应用的趋势已经成为共识,伴随消费升级的推进,零售业正在准备迎接新消费崛起的时代。
尽管统计口径不同,来自不同机构的数据均显示出,新零售将开启万亿级乃至十万亿级市场空间。市场研究咨询公司英敏特数据显示,2018年,新零售在中国消费者商品零售总额中的占比将达到22.4%,这一占比相较于2013年的8%,近乎翻了三倍,预计到2023年占比将增至33%。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零售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测,未来几年新零售交易规模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15.27%,到2022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8万亿元。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11月,全国网上零售额80689亿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2710亿元,增长25.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8.2%。
有业内专家指出,新零售发展潜力巨大,将为消费增长和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一方面,新零售推动了消费增长、带动了消费升级;另一方面,新零售能够在消费领域异军突起,也正是基于我国消费稳步增长加快升级的背景。
专家指出,一个“新消费时代”正在到来。95后消费群体的崛起、三四线城市消费潜力的发掘等,在不断迭代的商业基础设施和互联网等继续迅猛发展的助推下,都将释放新的消费红利。
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研究员陈丽芬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消费升级的步伐从未停止,当下迎来了消费升级的窗口期,消费被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文/综合光明日报、人民网、经济参考报
图/新华社
数读2018年
全国网上零售额突破9万亿元
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7万亿元,同比增长25.4%,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2%,较上年提升7.3个百分点。
中国快递年业务量
突破500亿件
自2014年开始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2016年至2018年,中国快递员数量增长了50%,总数量已经突破300万人。
阿里巴巴中国零售平台
创造了4082万个就业机会
同比增长10.89%,其中包括1558万个交易型就业机会、2524万个带动型就业机会。
新闻推荐
积极拓展更加开放的旅游发展局面 探索消费型经济发展新路径 海南向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快步迈进
坚持高质量发展拓展旅游消费发展空间被中央赋予建设自贸区、自贸港重大历史使命的海南,从一开始就得到了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