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发改委日前印发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下称《任务》)提到,城区常住人口300万~500万的I型大城市要全面放开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确保社保缴纳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数占主要比例(《证券时报》4月8日)。
上述《任务》的出台,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督促落实2020年1亿人落户目标”。实际上,早在2016年,国办《关于印发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方案的通知》中,就已提出这一目标。很多城市为落实这个目标也很“拼”,比如“人才争夺战”演变为“人口争夺战”,就是明显的例子。
但是如果按原来的政策尺度,想要如期实现1亿人落户目标或有一定难度。所以,《任务》进一步降低了落户门槛,放宽了落户限制。这不仅利好广大进城人口,也有利于城市自身发展,还有助于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笔者以为,放开放宽城市落户政策不仅是今年的“任务”,更是未来的趋势。理由如下:
其一,稳增长需要落户政策先行。这是因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需要合理的城镇化率。目前,我国城镇化率总体不高,到2017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为8亿1347.48万人,城镇化率为58.52%。而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在80%左右。即便是我国的“58.52%”,由于把流动人口也计算在内,因此“含金量”还不是很足。而城镇化率不高,会影响到城市经济可持续增长。
其二,城市人口结构合理化需要落户政策助力。众所周知,我国老龄化程度在不断加剧,同时,人口出生率呈下降趋势,这在城市里表现得更为明显。只有让城市放宽落户政策,更多年轻人才会长期稳定地在城市生活,才有望改变城市人口结构。由于实现人口结构合理化需要漫长的过程,所以,不断放宽城市落户政策,是改变这一局面的重要措施。
其三,自由迁徙也是一种趋势。随着我们的城市公共服务能力和公共资源不断增加,城乡差距不断缩小,未来人口自由迁徙的空间会越来越大。可以预见的是,降低入户门槛,也为人口迁徙提供了更多选择的自由,这对于城市之间的良性竞争,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当然,由于眼下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所以,让所有城市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条件还不成熟。比如,超大特大城市中的北上广深,虽然公共资源、商业资源多,对人口吸附力较强,却无法承载过多人口,只能在管制中逐步放宽。《任务》提出,超大特大城市要大幅增加落户规模、精简积分项目,这便是今年放宽落户条件的一个信号。
◎张海英 教师
新闻推荐
重磅要闻:中办国办:支持中小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首发上市进度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促进中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