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公里长的黄江镇黄牛埔森林公园绿道被称为“珠三角最美绿道”之一。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通讯员黄农水摄
一条长17公里的绿道从群山中穿行而出,沿着波光粼粼的湖面蜿蜒而行,将沿途的亭台与植物花卉串珠成链,以其独有的山水文化资源,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前来游览骑行。东莞市黄江镇的绿道全长50多公里,是全市里程最长、等级最高的绿道之一。绵延互通的绿道将森林公园、企业工厂、生活社区等连接起来,宛如一条苍翠欲滴的翡翠链。其中,17公里长的黄牛埔森林公园绿道最为著名,其不仅是国际环湖自行车赛道,而且一度被称为“珠三角最美绿道”。
今后,黄江镇将以东莞市旅游网络体系为依托,结合绿道资源开发以休闲游憩、康体健身、科普教育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将不断延伸的绿道编织成生态文明的绿色网络,串联起美丽黄江生活圈,进而将绿色潜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南方日报记者韦基礼
1绿道组网
串联丰富的山水资源
黄江镇地处东莞市东南经济带腹地,西南与深圳市交界,全镇森林覆盖率近60%。山林之间,形状各异的水库犹如一颗颗闪亮的明珠镶嵌其中,持续散发魅力。
2010年3月,广东正式启动珠三角绿道网建设。黄江段绿道位于珠三角绿道网5号线东莞段的最南端,北起大朗镇南端,南至深圳石狗公水库,竣工总长26.8公里,建设总投资约2亿元。
黄江绿道的最大特色是全程基本绕山水而建,途经黄京坑水库、清泉水库、黄牛埔水库、大屏嶂森林公园、打鼓山水库、大冚百年荔枝园等黄江镇的主要山水资源,“山水黄江”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
“绿道本质上是公共属性的舒适物,因此,黄江绿道的类型主要为都市型和生态型。”黄江镇相关负责人说,黄江依托绿道建设,结合本土自行车文化,将资金主要投入到利民、便民区域,将绿道中心区的环湖绿道按四级公路的设计标准进行道路结构设计,升级打造为国际自行车赛道。
为了进一步提升市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黄江融合环黄牛埔水库段绿道走向,重点规划建设黄牛埔森林公园作为群众骑游绿道的休闲景点。北邻公常公路,南隔大屏嶂森林公园,不断延伸的黄江绿道将芙蓉寺、荔枝园、岭南风情村落等兼具自然与人文特色的景点一一串联起来。
如今,黄江镇正投入1亿元实施“整山工程”,改造后林地总面积71448亩;投资2亿元实施道路绿化工程,将建成融山水康体、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省级绿道和城市绿道。
“这条17公里的环湖绿道是国际标准自行车赛道,为珠三角独有,曾被称为"珠三角最美绿道"之一。”黄江镇黄牛埔森林公园负责人说,为了加快建设具有“山水镶嵌在城中”的特色与高新科技经贸集聚于一体的休闲宜居型森林小镇,黄江将着重建设休闲荔枝生产产业带,依托全长34公里的广东绿道黄江段,全程绕山水而建,途经黄京坑水库、清泉水库、黄牛埔水库、大屏障森林公园、打鼓山水库、大冚百年荔枝园等全镇主要荔枝生产基地,面积达8400亩,约占全镇荔枝种植面积的64%。绿道以春夏秋冬中的24节气为载体,创造富有诗情画意的环湖景观带。绿道长廊上,不仅将配置两个登月塔作为市民登高望远的节点,还将丰富自行车道的游乐体验,不断擦亮黄江的休闲康体文化。
2绿道文化
提升城市人文精神
“黄江自行车队一直在为省队和国家队培养优秀运动员,这与队员刻苦训练分不开,更与黄江营造的体育氛围和绿道文化息息相关。”黄江自行车队的吴教练介绍,从2001年建队以来,黄江自行车队斩获省运会及全国性比赛共计15枚金牌。
2010年,黄江以国际自行车赛场及自行车运动文化为主导,大力建设绿道配套工程,以融山水康体、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为总体定位,引入现代田园建筑风格,为群众提供一个运动、休闲的载体。“绿道很好地将国际自行车赛道、自行车运动场地、广场、观景台、亲水平台、凉亭驿站等融为一体。”黄江相关负责人表示,黄江的绿道文化以活动为载体,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2011年12月25日,全国业余自行车联赛黄江站的比赛拉开战幕。当时,黄江镇委、镇政府向社会各界发出邀请,欢迎全国自行车爱好者欢聚黄江绿道,组委会将此次赛事打造成自行车发烧友的嘉年华,比赛共吸引约3000人次参与个人赛和团体赛。“全国业余自行车联赛(黄江站)是黄江绿道启用以来承办的最大体育盛事。”黄江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争取让赛事长期落户黄江,并通过比赛整合黄江的绿道文化、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等资源,打造以绿道为特色的黄江文化。
2012年,黄江镇首届绿道文化节在黄牛埔森林公园开幕。文化节着力打造黄江绿道文化体育品牌,共安排9项文化体育活动,包括万人骑行游绿道、青少年现场书画大赛、我的绿道摄影比赛、登山比赛、广场集体舞比赛等。
去年,“醉美绿道,幸福黄江”2018黄江镇全民健身徒步活动在黄牛埔森林公园举行,来自周边镇街以及深圳2500多名徒步活动爱好者参与其中。
“我们充分利用绿道这个载体,营造人人爱慈善、人人做慈善的氛围。”黄江镇社会事务局负责人介绍,慈善敬老“马拉松”长跑活动从1990年开始,每年定期在黄江绿道举行。从2016年开始,黄江将每年12月的慈善敬老“马拉松”长跑日设为黄江“慈善日”,动员社会各界进行公益性募捐,并在活动现场组织开展“慈善·一日捐”“爱心·人人献”慈善卖旗、爱心义卖、慈善活动回顾长廊等公益活动。2017年参加人数达2600多人,募得善款近80万元,创历年新高。
如今,黄江绿道已经成为集观赏、休闲、运动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交流中心,丰富多彩的绿道文化不仅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内涵,更全面提升城市人文精神。
3绿道生活
吸引高端人才安居乐业
“黄江拥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我们家附近的公园绿道设施配套正逐步完善,老人小孩都挺喜欢。”今年43岁的饶俊华是东莞市新日宝成型机器设备公司技术总监,一年前来到黄江,成为公司研发团队带头人。2018年7月,他正式成为一名黄江人。谈起入户黄江,饶俊华说得最多的就是黄江的绿道。“经常走走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调整心情,还可以通过绿道了解黄江的城市环境和风土人情。”初来黄江的一段时间,陌生的环境使饶俊华产生诸多不适应,“走绿道”成为她最喜欢的休闲方式。
近年来,黄江镇致力于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生态公共产品,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让老百姓分享发展红利。目前,全镇已建成52公里绿道,其中黄牛埔森林公园绿道、大屏嶂森林公园绿道每日接待游客超4000人次,让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感受绿色的魅力。
“这边的风景特别好,边看边走,17公里不在话下。”罗曦家住深圳光明区,他说,每天下班后喜欢约上三五好友到周边进行徒步活动,“我们每周有三四天都来这里走上一圈,环境非常好,感觉很舒服”。近年来,由罗曦等人组建的“绿跑跑团”越发壮大,2018年该团队近70名队员集体参与黄江徒步比赛,他们身背登山包、头戴户外帽子,在人流中非常吸引眼球。
黄江镇体委负责人黄道全说,周末到黄江游玩的深圳客不少,到绿道骑行游玩的人最多。以黄牛埔森林公园绿道为代表的绿道空间的完善,不仅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也成为黄江镇改善城市环境、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的重要举措。
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城市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体现。环境的优化升级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连锁反应:提升产业和平台的承载力和招商引资能力,提升对高层次产业和人才的吸引力,提升城市竞争力,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指数……如今,沿着绿道尽赏湖光山色,踏着晨光骑行运动,已经成为黄江市民享受城市生活的新范式。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速,黄江正全面厚植创新型发展新优势,谱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新篇章。作为东部产业园片区对接深圳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节点,黄江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日益突出。“黄江近年发展迅速,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得到很大提升,”东莞市伊顿外国语学校校长陈峰表示。随着东莞市伊顿外国语学校、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东莞黄江学校等优质配套项目陆续进驻,今后黄江将成为人才聚集新高地。
新闻推荐
4月15日出版的《中国纪检监察杂志》披露了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孟伟的相关案情。根据相关通报,孟伟政治蜕变,经济贪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