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着说话
又到一年上海车展。
关于车展,我们听得最多的有一个词:“展会经济”。每次车展,一直被津津乐道是参展企业、参展面积和启用展览馆数量又创下了新高,又带动了多少消费,产生了多少效益,卖出了多少车。可是一个车展如果只为了赚钱去办,则会背离车展设立的初衷。
车展其实是一个平台,让观众去看汽车产品的流行趋势,让观众可以了解汽车工业的最新成就;让年轻人可以感受到科技的进步,让家庭用户体验崭新的移动出行方式;更能让汽车企业相互交流学习,展示品牌,试探消费者的口味和兴趣,收集用户信息。某种程度上,车展是一个大众化的“学术”交流平台,主角应该是概念车、新车、新科技,而不应该是“出价还价”的销售员和购车者。
此前,有些区域车展几乎就是一个“菜市场”:美女模特、歌舞表演、高音喇叭、礼品口袋随处可见,一抓一大把;推广人员成群结队,高举促销牌,详细注明优惠的车型、优惠的价格和展台的位置,不做任何的掩饰,简单直接。假如运气好,在展台,还可以看到销售总监们吹响“集结号”,下面整齐站着销售队员们,大声喊口号,大声鼓劲。
北上广车展一直是国内最有影响力的车展,在北美车展、巴黎车展和东京车展江河日下的当下,它们大有取而代之的架势。
在硬件上、规模上成为世界第一,对于国内一线车展都不难,因为对所有汽车厂家来说,中国现在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汽车市场。但是要从水平上让汽车企业们打心眼里重视,似乎还要加倍努力。尤其是,随着亚洲CES逐渐在中国一线城市“开花结果”,加上去年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召开,汽车企业们的关注度被分流掉不少。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预算、精力和要讲的故事都是有上限的,汽车企业已经开始有目的地进行取舍。一旦撞期,又同是世界级,那只能是“二选一”,受伤的总是较弱的那一个。从明年开始,北美车展将改期到夏天执行。表面上,它是为避开CES,但暗地里,是魅力下降,观众大幅减少。
中国市场在变,观众审美也在变。如果车展组委会少一点“大展心态”,不再苛求“展会经济”,车展才可以继续吸引更多观众。(周伟力)
新闻推荐
科技为电影插上翅膀 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科技论坛提出:建设电影强国必须有一流的电影制作技术
《阿丽塔》《头号玩家》从早年的现象级科幻电影《阿凡达》到斯皮尔伯格执导的热门影片《头号玩家》,再到今年热映的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