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讯】(记者 陈燕青)近年来,随着监管不断趋严,不少此前涉及到财务造假或信披违规的上市公司受到了监管部门的处罚,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也开始对这些上市公司发起了索赔民事诉讼。近日,方正科技、国民技术等证券维权索赔案纷纷开庭。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有上百家公司符合索赔条件。对此,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应提高资本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成本,符合条件的投资者也应积极参与索赔,维护自身利益。
近年来,监管层严厉打击资本市场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以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为前置条件的民事赔偿案件越来越多。近期,就有方正科技、国民技术等多家公司证券索赔案开庭。5月5日,上海金融法院对原告潘某等诉被告方正科技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一案进行公开宣判,判决最终支持4名原告投资者的部分索赔请求,获赔最多的一名投资者获赔达18万多元。
据悉,目前投资者证券索赔主要集中在虚假陈述领域。对于在内幕交易、操纵证券市场的民事赔偿方面,由于相关司法解释至今没有出台,目前仍处于艰难探索阶段。
随着维权律师和投服中心的兴起,股民的维权意识在不断加强,维权参与度也在持续提升。这导致了上市公司被索赔后,所产生的经济损失持续增大。根据《白皮书》的数据,索赔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赔案数量,2017年较2010年增长了484%。
截至目前,大智慧案件的索赔金额最高。去年10月27日,A股市场标志性案件诞生——大智慧案以2537例虚假陈述诉讼请求、超过5亿元的诉讼金额,成为我国A股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诉讼案件。
记者注意到,部分上市公司因投资者索赔案产生了巨额赔偿款和诉讼费,其中超华科技可谓是一个典型。年报显示,去年超华科技累计支付股民和解款3068.34万元,而公司去年全年净利润仅3451.47万元。根据民事调解书,公司尚有510.46万元赔偿款在今年支付。
此外,方正科技5月7日公告称,截至3月18日,金融法院共计受理投资者提起的诉讼915件,合计涉诉金额为1.59亿元,诉讼对公司本期利润及期后利润的影响暂无法预计。而公司去年净利润仅5508万元,诉讼金额相当于其3倍。
经济学家宋清辉指出,一些上市公司明目张胆的违规违法行为是因为违规违法成本较低,然而其行为导致股价大跌,令投资者损失惨重,一旦被监管层认定,投资者应该通过维权律师进行索赔,尽可能地挽回损失。
新闻推荐
【深圳商报/读创讯】(记者詹钰叶)上交所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向80余家科创板受理企业发出了问询函,股权结构为必问的重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