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胡蓉
科创板上市审核首次出现“叫停”。近日,上交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页面中,九号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审核状态变更至“中止”。九号机器人是目前科创板受理的唯一一家注册地位于境外的企业,也是首例拟发行CDR(存托凭证)的申报企业。
从闯关科创板开始,九号机器人就因“科创板首家红筹企业”“首次申请发行CDR的企业”引发资本市场的极大关注,但同时也被各方质疑创新成色不足。
虽然名字叫机器人,但平衡车业务和智能电动滑板车,却是九号机器人的主营业务。据招股书显示,平衡车、滑板车业务的销售收入,占该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高达90%,而智能服务机器人的营收占比,2017年、2018年分别仅为0.1%、0.31%;最大的客户是小米集团,去年,对小米集团的收入占比达到57.31%。而根据中国行业信息网的数据,目前有能力生产电动平衡车的企业数量达到万余家,可见入行门槛并不高。
除此之外,九号机器人连续3年巨亏。根据公司的招股说明书,2016年度至2018年度,公司净利润分别亏损约1.6亿元、6.3亿元和近18亿元,累计亏损超过25亿元。对照其净资产来看,已属严重资不抵债。
当然,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巨大的研发投入可能导致企业亏损,但九号机器人却不属于这种情况。2016年到2018年,该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19%、6.61%、2.90%,2018年更是不升反降。要说九号机器人身上的最大亮点,大概只有风投大佬们的加持和股东阵容的强大吧,小米、顺为、红杉、intel等均有出手。
设立科创板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大事件,目的是为了让有成长潜力的科技企业,能从资本市场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因此,上市门槛更低,条件也更包容。比如,A股上市以持续盈利为必要条件,完全将亏损企业排除在外,而科创板设立了五套上市条件,只要达到一定的市值门槛,具有较好的成长性,都可以来申请上市,包括尚未盈利的企业。
九号机器人选择的就是“预计市值不低于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的上市标准,如果按照上市推荐指引中对企业是否具备科技创新能力的评判标准来看,九号机器人难说合格。科创板的设立,能惠及更多科技企业。但门槛再低、条件再包容,有一个底线必须坚守,那就是坚守企业的科创属性。否则,就会引来滥竽充数者,使设立初衷落空。
不过,从原因看,这次“叫停”并不算舆论的胜利。据媒体报道,4月上旬,九号机器人将投资者持有的优先股转为普通股。根据科创板股票上市审核问答相关要求,需增加一期审计(截至2019年6月30日),公司申请中止审核以完成加审工作,并更新申报材料。
科创板是新生事物,采取的又是注册制,需要投资者把眼睛睁得更大,也需要管理层制定好游戏规则,使其名实相符。九号机器人能否顺利上市仍有待观察,但挑选出有科创基因、有科创能力的企业,应该是科创板的努力方向。
新闻推荐
信息时报讯(记者梁诗柳)兜兜转转不到三年,因双方对业绩赔偿存在争议,田中精机选择将子公司远洋翔瑞物归原主。昨日,田中精机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