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梁海祥) 记者在阿里司法拍卖的平台上发现,截至昨日,今年以来共计有1228笔银行股权挂牌,日均共计有8.6笔股权拍卖,其中被拍卖的农商行股权占比超八成。如果仅以拍卖“已结束”状态来看,近六成股权拍卖遇流拍。
日均8.6笔银行股权拍卖
2019年共计已过去142日,记者在阿里拍卖平台上搜索“银行股权”为关键词,今年至今共计显示有1228笔拍卖,日均约有共8.6笔银行股权被“摆上货架”。其中有在今年年初上市的江苏紫金农商行的身影。据悉,3月14日,南京市鼓楼区法院拍卖了江苏紫金农商行的28779股权,最终竞买人以23.79万拍下,几乎是起拍价的14.39万的一倍。
此外,今年4月26日,阿里拍卖平台上江苏高院司法拍卖的18.25万股苏州银行股权,起拍价为101.5万元,最终竞买价格为249.5万元,有134次竞买纪录,也超过起拍价一倍多。记者注意到,4月25日苏州银行IPO过会并拟在深交所上市股。
近六成拍卖“无人问津”
除了小部分银行股权抢手外,近六成拍卖的银行股权“无人问津”。根据阿里拍卖平台上拍卖状态“已结束”来看,1109笔拍卖中共655笔拍卖均属于流拍,流拍率接近六成。
所谓的“流拍”,即既无人报名竞价也无人出价。此外,据记者统计,农商行的股权拍卖占拍卖总量的87.1%。
三原因导致拍卖“遇冷”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告诉记者,部分银行股权拍卖“遇冷”主要是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农商行行科技实力不强,整体竞争力较弱,近些年,受到互联网金融冲击,吸储等运营成本快速上升,息差却在不断下降,盈利能力越来越差;其次,绝大多数时候,司法拍卖的股权较少,投资人无法获得农村商业银行控股权,无法影响银行的运营。最后,当前一些城商行、农村商业银行风控能力较弱,不良资产飙升。种种原因,导致投资人参与拍卖的积极性不高。
新闻推荐
近期,多只ETF因规模持续不达标拉响了清盘警报。事实上,规模不达标的ETF基金正不断增多,过去一年内其数量已翻倍,行业两极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