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消息称保险资金权益投资上限或由目前的30%提升至40%,股市资金扩容似乎有望给出实锤。有机构测算,如果险资权益投资照此比例提升,有望为资本市场带来近万亿元增量资金,利好效应毋庸置疑。不过,另据银保监会公布的《2019年1-3月保险业经营情况表》统计,截至3月末,险资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总额为2.11万亿元,仅占险资总资产19.11万亿元的11.04%,离30%的上限仍相距甚远,瞬间。这利好似乎又变成了潜在的了。
当然,消息尚未经权威部门证实,这样的分析若说有影响,暂时也只能停留在心理层面上。包括此前市场关于养老金入市的讨论,大抵都是如此。从投资者角度观察,尽管股票市场确实要靠资金堆砌,才能水涨船高,但目前A股仍停留在“水和面”阶段,即水(资金)多了加面(股份),面多了加水。而且,真正可以让投资者下锅的面条,实际上并不多,近期甚至还出现了不少变质的面条(“二康”为代表的白马股被揪出狐狸的尾巴)。这样,水涨不上去,船也就高不了。多年来指数徘徊在3000点以下,并非股市没能反映经济增长实情,这种双向扩容不平衡导致的窘况,才是主因。
有些误区其实在于我们乐天的心态作怪,随手举个例子。比如对投资基金、保险资金、养老资金等机构投资者入市的期待,一般认为,他们的到来,将带来价值投资理念的滥觞。然而多年后投资基金却被市场称为“大散户”,尽管他们有许多政策约束,依然要“看天吃饭”,但理念上的坚持似乎并不多见,反而各种新的利己手段层出,搞得不少投基者不得不“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又比如,有一阵子市场将股市下跌归因于“养老金入市”,即跌出空间让“只能输不能赢”的养老金“上车”,且不说养老金真的如此上车是否就意味着安全,光这样的逻辑就已让场中投资者“寒心”,尽管这样的逻辑深究起来依然是在对未来行情表示乐观。
对一则消息的理解,我们一直认为很多都是无法简单判断为利好或利空的,而且短期属于利好或利空的消息在适当的时候还会出现性质上的转换。这跟投资中对做多或者做空资金要辩证看待有点异曲同工,即所谓的做多是为了做空,做空是为了做多。比如正在进行中的A股对外开放,引来源源不断的境外资金确实应该属于利好,但从投资者角度,境外资金总体给人的印象是价值投资为主,如果未来A股行情依然无法顺利过渡到以价值推动的格局,那么这反而是让一般投资者要面对更多技艺娴熟的交易对手,毕竟,境外资金有很多风险对冲手段,而中小投资者却只能一味做多,武功相差何止一个级别?
因此,面对各种利好或利空消息,细思之后,寻找妥善的应对之策,力求防患于未然,才不至于被“韭菜”之后还不自知。王方
新闻推荐
富时罗素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 这次变动将于6月21日收盘后正式生效
新华社北京5月25日电北京时间25日凌晨,富时罗素(FTSERussell)在其官网宣布,将A股纳入其全球指数,这次变动将于6月21日收盘后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