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张忠安)继3月突破2500亿元的融资总额后,房企融资继续活跃。据中原地产统计,4月以来,有超过20家房企公布了融资信息,总量接近2600亿元,甚至有单日融资规模突破200亿元。今年前4个月房企的融资规模更是接近8500亿元。此外,房企融资成本持续呈现下调趋势。不过,专业人士表示,这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融资政策变化。
房地产各融资渠道均未开闸
从前4个月来看,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房企融资规模近8500亿元。其中海外债占比为25.6%,成为房企首选的融资途径。其中,4月2日佳兆业发行3.5亿美元优先票据。4月3日融信中国配股11.77亿港元。4月9日中国恒大、融创中国分别发行20亿美元和7.5亿美元优先票据。
对于房企的频频融资,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从2018年四季度以来,房企融资难度有所缓解,但也说明房企资金缺口较多。
不过,并不意味着房地产融资政策变化。具体来看,房地产各融资渠道均未开闸。恒大研究院首席房地产研究员夏磊指出,目前银行信贷门槛仍较高,开发贷实行白名单制度,严格要求项目满足“四三二”条件,不允许资金跨区域使用。
非标融资也受限,2017年12月银信业务新规禁止银行理财和信托资金通过银信业务违规流入房地产;2018年1月委贷新规封堵金融机构通过委贷投资非标、绕道放贷等行为;2018年5月资管新规限制资管产品多层嵌套和资金期限错配。同时,信用债发行用途有监管要求,如房企公司债实行“4类基础范围+5项综合指标评价”的三级分类监管,目前只能借新还旧,且不得用银行间票据偿还公司债。另外,虽然海外融资近期较多,但海外债监管加强。
偿债需求推升融资规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38948亿元,同比增长5.9%,增速比1~2月份提高3.8个百分点。其中,利用外资33亿元,增长1.1倍;自筹资金11795亿元,增长3.0%;定金及预收款12303亿元,增长10.5%;个人按揭贷款5645亿元,增长9.4%,这也是按揭增速自今年2月份转正以来的第二月正增长,且增幅扩大了2.9个百分点。同时,国内贷款7134亿元,增长2.5%,这也是该指标自2018年4月份负增长以来的首次转正。
华创证券分析师袁豪表示,一季度开发商到位资金改善主要源于3月促销活动对房地产销售的拉动。国家统计局数据称,今年1~3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2982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9%,降幅比1~2月份收窄2.7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房企拿地也相对积极,中原地产统计显示,4月有18家企业拿地超过50亿元,刷新了最近一年多土地市场的月度记录。不过,融资获得的资金主要还是用于偿债,而不是拿地。
新闻推荐
张丽华简介:康美的报表成了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正中珠江审计失败仍死扛。康美药业与正中珠江俨然已是一条绳上的“蚂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