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 梁海祥) 12月14日,工、建、农、中、交以及邮储六大国有商业银行发布公告称,自2021年1月1日起,将对“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存款产品、大额存单等的计息规则进行调整,计息方式由“靠档计息”调整为“按照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
六大行齐发调整公告
建行在其官网上的公告指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的有关规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我行对于“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的个人大额存单、惠存通(含个人人民币特色储蓄)等产品,调整提前支取时适用的计息规则。如您在调整日(含)后提前支取,将按照支取日我行人民币活期存款挂牌利率计息;如在调整日(不含)前提前支取,仍按照原方式计息;如不提前支取,利息不受影响。”
所谓的“靠档计息”产品,是银行为了吸引存款推出,其收益是根据存款时间分段计算利率。据记者了解,靠档计息产品在期限未到,储户提前支取时,银行会按照靠近已存天数相对应档位的定期存款利率支付利息,因此产品具备活期存款的流动性,又有定期存款的高利率。
举个例子,如客户存了一款3年期的靠档计息存款产品,满期利率达4.8%,存满1年期、2年期的利率分别是3.8%,4.5%。但目前市场上1年期利率达3.8%的存款产品很少见,很多客户1年内不需要这笔资金,但客户存不满3年以上,也会选择这款产品,因为1年期的产品同时满足了客户的流动性、高收益需求。
不过,六大行已在公告中明确,明年起,在六大行里的这类存款,如果提前支取只能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息。
有悖于银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今年3月,人民银行下发《中国人民央行关于加强存款利率管理的通知》,《通知》中要求应严格执行存款利率和计结息管理有关规定,按规定要求整改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等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因此靠档计息已是属于“不规范产品”。
此外,市场分析人士就指出,靠档计息产品还违反了央行《储蓄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提前支取,需按照支取日挂牌公告的活期储蓄存款利率计付利息。
同时,“靠档计息”产品加大了银行吸收存款成本,银行为了保证息差,将会在放款端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导致小微企业和个人贷款利率上涨。“靠档计息等存款产品,让存款利率高企,银行间陷入恶性竞争,负债端成本压力上升,银行净息差收窄,传导至贷款端,贷款利率居高难下,有悖于银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让利实体经济的宗旨。此外,靠档计息类产品除了让银行揽储成本上升,还存在流动性风险隐患。”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胡小凤对信息时报记者如此解释。
麻袋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诗强指出,如果任由这种产品存在,银行间为了吸收存款就会引发恶性竞争,不断提高吸储成本,由于小银行存款类产品利率会更高,这不利于降低社会整体融资成本,降低企业负担。取消此类产品,有利于资金回流到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等传统投资品种,降低吸储成本,有利于银行风险管理,也有利于降低社会总体融资成本。
不过王诗强认为,在“靠档计息”类产品规则调整后,中小银行或面临更大揽储压力。此前靠档计息的存款类产品一直是银行尤其中小银行的揽储利器,靠档计息产品清退后中小银行将面临更大的揽储压力。
建议:已购买相关产品年底前取出仍按老规则计息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胡小凤认为,此后靠档计息类产品清退,大额存单、定期存款产品储户需要持满规定的期限才能得到相应的利率,若提前支取按活期利率计息,对于资金流动性需求较强的客户会避开这类产品。
若投资者之前买了一款3年期限的20万元大额存单产品,2021年到期,投资者若在2021年初急需用钱要取出这笔钱,新规则下只能按0.35%的活期利率来计算利息,但旧规则下可以按照2年期大额存单的利率3.15%计息。如果投资者有类似产品,又急需用钱,可赶在2020年底之前取出,还是按照老规则计息。
新闻推荐
每逢岁末,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海内外关注,今年更不寻常。新冠疫情突袭而至,将全球拖入衰退深渊。各国规模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