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调研座谈会召开;10月23日,贵阳市人民政府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携手铸造国家级AI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日来,贵安新区加快打造数据中心聚集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三个千亿级新产业集群,奋力实现数字经济发展“六个重大突破”,正步履铿锵,乘胜前进。
近年来,贵安新区把发展大数据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推动“中国数谷”建设走深走实,坚定不移打造三个千亿级新产业集群。
A ?数据中心集群效应释放
2013年,贵安新区启动数据中心建设,规模和质量上始终走在全国前列,今年贵阳贵安融合发展以来,数据中心集聚建设全面提档加速,截至当前,贵安新区已累计完成投资81.21亿元,规划服务器超过400万台,规划机架约19.7万架,已部分投建运营移动、联通及电信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累计完成投资38.92亿元,规划服务器数190万台,规划机架数10.3万架;在建数据中心4个,规划总投资143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2.09亿元,规划服务器84万台,规划机架4.1万架。其中,华为云数据中心(一期)项目预计年底交付使用;华为云数据中心高端园A2项目预计2021年底交付使用;苹果中国(贵安)数据中心项目已完成机电设备安装调试,预计10月部署完成icloud系统,11月完成icloud系统测试,12月正式上线;腾讯数据中心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二期已启动建设,计划今年底进行设备安装调试,正式投入运营。此外,拟建研祥工业数控数据中心等7个数据中心。
B ?电子信息制造发展亮点频频
统计显示,2017年-2019年贵安新区电子信息制造业平均增速389.5%,其中2017年1119%、2018年39%、2019年10.5%,总体发展态势由“激增”逐步“趋稳”。2019年,富士康智能终端年产超过4000万,累计生产智能手机突破1亿支。随着数据中心建成投用,贵安新区预计每年至少会有100万台以上的服务器需求,可提供500亿元的市场空间。
随着数据中心建成投用,据预计,贵安新区每年至少会有100万台以上的服务器需求,可提供500亿元的市场空间。富士康代工生产的智能终端,预计2025年产能将达到6000万支,按平均每支1000元的价格计算,产值将达到600亿元。
C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动能澎湃
今年疫情下,贵安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快速增长,表现抢眼,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据显示,贵安新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营收总量从2015年正式统计时的全年6亿元再到2020年仅1-9月就已达到40.35亿元,较2019年仍保持40%的高速同比增长,完成省级目标40亿元的100.88%,新区目标60亿的67.25%。
高速增长背后,是一批大数据企业的深刻布局——云上艾珀运营的苹果iCloud中国大陆业务,2020年底预计收入可突破20亿元;白山云疫情期间提供数据加速技术支持“一起教育科技”平台,为全国多所学校师生提供了高质量线上直播教学服务;数据宝疫情初上线“疫控宝1.0”产品,被贵州、江西等多地政府部门与大型国企机构的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中。
加快打造三个千亿级新产业集群,贵安新区一路高歌。变局中开新局,贵安新区既着眼长远又脚踏实地,下一步将从以下方面全面推进工作。
打造千亿级数据中心聚集区。创新发展全站式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提升数据中心项目建设速度。争取与华为全站式数据中心、阿里管家式数据中心达成合作,针对后续新进数据中心项目采取从规划建设到建成投运、从基建到机电设备的一条龙服务,压缩数据中心建设周期,对内形成成熟建设运维体系后,对外进行解决方案输出,带动数据中心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引进“自带业务”型数据中心项目,快速增加服务器上电数量。争取财政部公务员之家为代表的的政务级数据中心项目、国有银行、商业银行、保险、证券交易所为代表的金融行业级数据中心项目和阿里、百度为代表的云数据中心项目落地新区建设;手握“订单”进行需求式招商,全面消化新区数据中心存量服务器。以项目资源为抓手,消化服务器存量,以阿里、腾讯的项目资源招引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合作厂商落地新区。
打造千亿级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推动飞地经济,赋能产业升级。依托贵安新区产业基础、政策及土地资源优势,打破区域限制,针对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引领性强、经济效益高、成长潜力大的优质项目,采取“政府主导、园区共建、企业合作、订单共享”模式,加强与发达地区产业园之间的有效链接,实现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合作共建;依托新区数据中心集聚资源,以华为鲲鹏生态落地为契机,加强政策引导,推动服务器生产、消费本地化。加快推进已落地的数据中心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成为新基建提出后全国率先达成400万台服务器上电的地区,形成每年本地化100万台服务器的稳定需求规模。紧盯全省电脑及服务器国产替换信创市场,推进鲲鹏产线落地投产、达产、扩产,覆盖省内80%以上信创工程需求。创新数据资源运营管理模式,成立新区数字资源运营管理平台公司,统筹新区闲置服务器资源,帮助新区数据中心企业、服务器制造企业拓展客户资源,构建新区数据中心产业内循环体系。围绕“华为+富士康”手机生产基地建设,做好“补链”工作同时,新引入国内其他知名品牌及代工厂商,布局年产1.5亿台高端智能终端的制造基地。
打造千亿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集群。聚焦本地特色资源优势推动产业聚集;聚焦软件服务性产业创新发展;聚焦企业生存所需人才资源形成规模效应。紧抓华为鲲鹏生态创新中心落地贵安的契机,积极推进鲲鹏生态的研发和推广,吸引鲲鹏生态软件合作企业入驻,每年匹配不低于2亿的研发基金,助推新区的鲲鹏生态软件企业成为国产化安全软件的龙头企业,联动出台针对企业和IT人员的优惠政策,提升企业吸引力,解决员工落户等后顾之忧。
10月25日,深秋的贵阳艳阳高照、蓝天白云。上午8点,参加“百名报业社长总编看贵阳”活动的嘉宾们开始了在贵阳的采风之旅。
此次“百名报业社长总编看贵阳”活动由全国报纸自办发行协会主办,贵阳日报传媒集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报业社长总编们,走进贵阳市城乡规划馆、孔学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青岩古镇、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港和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采风,了解贵阳、贵安两地的城市建设情况,探寻两地的发展路径。
在贵阳城乡规划展览馆,嘉宾们全面了解了贵阳、贵安的规划建设情况。“这座城市的现代感让我很震撼。”舟山报业传媒集团总经理张波涛说,经过实地感受、聆听专业讲解,他对贵阳、贵安有了全新的认识,“此前我曾来过一次贵州参加扶贫活动,接触的更多的是相对落后的地区。这一次来,看到了截然不同的一面,贵阳在城市建设和产业规划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十分值得借鉴学习。”
“中国数谷”实至名归
百名报业社长总编走进贵阳、贵安采风侧记
10月25日恰逢重阳节,嘉宾们走进孔学堂,只见这里正在举办敬老活动。“我们没有想到,在西南居然有这样一座城市,大手笔建设了这样一个面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国学教育基地,弘扬传统文化。”郑州晚报社发行中心总监李阿娟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要,地处西南的贵阳并不是中华文化传统意义上的重地,但在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做法令人钦佩、值得学习。
洗心洗眼洗肺,乘坐电瓶车游走在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看着前来公园亲近自然、欣赏美景的贵阳市民,嘉宾们纷纷表示羡慕,也对“爽爽贵阳”这座宜居城市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我来贵阳之前,长沙和浏阳都还十分炎热。来到这里,我切身感受到了贵阳凉爽的气候后,动心想在这里买房安家了。”浏阳日报社总经理罗磅礴说,“我一定会向更多的身边人推荐贵阳,让他们来感受这座城市的美好。”
青岩古镇是贵阳市唯一一个国家5A级景区,也是最能体现贵阳市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来到这里,嘉宾们兴致勃勃地了解贵阳的历史、参观传统民居、品尝当地美食。“贵阳的景区有特色,美食也很好吃。”吴江报业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管旌说,贵阳无论城市中心还是旅游景区都非常舒适,“贵阳是个值得一游再游的地方。”
“贵阳、贵安就如同两颗耀眼的明珠,在黔中大地上相互辉映。”参观完贵安新区绿色金融港,济南日报报业集团发行公司副总经理蒋波对贵阳贵安的融合发展予以了关注,“济南也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希望能从贵阳、贵安的融合发展中,学习和吸取一些经验。”蒋波说,绿色产业是发展的大趋势,贵阳市和贵安新区选择的产业非常有前瞻性。
大数据是嘉宾们最感兴趣的话题。因此,采风的最后一站,他们来到了国家大数据(贵州)综合试验区展示中心,深入了解贵阳、贵安大数据产业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果。“贵阳大数据在政务服务和民生方面的应用让我大开眼界。”沧州日报社副社长高志坚说,在贵阳真正感受到了大数据,看到了大数据的强大生命力。
嘉兴日报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叶志强认为,贵阳、贵安在发展大数据产业方面真正做到了落地生根。
“"中国数谷"实至名归!”参观结束后,嘉宾们对大数据话题意犹未尽。在他们看来,贵阳、贵安眼光独到,紧紧抓住了大数据产业发展先机,不仅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弯道取直,而且大幅提升了城市品质,“中国数谷”实至名归。
(贵阳日报社供稿)
新闻推荐
名创优品法国巴黎首店开业,位于老佛爷百货旁边。专题12月21日美股收盘,名创优品涨16.53%报27.85美元,截至目前,总市...